中国宪法中的表达自由权

中国宪法中的表达自由权

ID:22693582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中国宪法中的表达自由权_第1页
中国宪法中的表达自由权_第2页
中国宪法中的表达自由权_第3页
中国宪法中的表达自由权_第4页
中国宪法中的表达自由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宪法中的表达自由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宪法中的表达自由权一、表达自由权概述(一)表达自由权的内涵和内容表达自由是指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通过口头、书面及电影、戏剧、音乐、广播、电视等方式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权利。狭义的表达自由是公民在公共场所发表意见或讨论问题的权利。广义的表达自由则包括出版自由、学术自由等。①国内学界普遍观点是,表达自由不宜仅仅限定在口头或书面进行思想传播、问题探讨这一范围内。另有部分学者认为,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亦属于表达自由之范畴。笔者认为,虽然集会、结社、游行、示威之自由亦为传递信息的一种表达方式,但因其权利表现方式的特殊性和偶发激烈性,不宜借由表达自由这一自由载体来保护,宜以专门条款规定。本文将探

2、讨的是广义上的表达自由。表达以传递思想为目的,以具体信息、抽象思想等为内容,以语言、行为为工具,以传递受众为接收对象。这一活动的本质在于将表达者的内心所持观念与思想态度在无外界阻碍的自然状态下传递给其希望接收上述信息的受众。凭借表达自由权,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言论表达活动,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或收集或传播有关的信息,其他人对之必须尊重而不能妄加干涉的权利。②根据国际人权宪章所确立的表达自由权保护标准,表达自由权的内容应该包括保持意见的自由和发表自由,而发表自由则涵盖“寻求、接受及传播各种消息和思想之自由”。(二)表达自由权的宪法权利属性之争我国宪法没有明确界定公民的政治权利范畴

3、,就表达自由权的宪法权利属性而言,学界存在微议。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政治权利的内容包括:宪法规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③然而,从表达自由权自身的价值及其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实际作用与影响来看,表达自由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政治领域,这项基本自由在科技、文教等促进社会进步的各个方面均有重大意义。之于个人而言,表达自由权的充分享有是健全人格、实现自我的必要要素。“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个人在其个性、人格发展过程中,不断获取信息、形成思想、获得新知。进行自我表现、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并作出反馈是使个人人格健全、完成自我实

4、现的必经途径。表达自由作为一种社会利益,不仅对于社会整体的思想进步、知识体系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保持社会开化的同时有力促进了民主的弘扬。二、我国宪法规定的表达自由权及其实践宪法第35条通过确认言论、出版等自由明确公民所享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表明态度、发表意见的自由,被认为是宪法保护表达自由的核心条款。公民进行科研、文学创作和文化活动的自由同样为宪法所确认,这些活动是获取信息、形成思想、进行表达的重要方式与途径,民众同样可通过上述活动来表达自己的诉求与思想。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以《刑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广告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电影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

5、》《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主干构建的公民表达自由权保障体系。2004年,人权条款被载入宪法,中国权利时代的新篇章得以开启。国务院后续制定以保障基本权利为核心的国家行动计划。继《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后,《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继续明确中国政府将畅通各种渠道以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和表达权。该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以加强对于公民言论自由和表达权的保障为目标,保障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相关权利;加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与公众的交流;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保障企事业单位职工的表达权;加强对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制度保障。④国务院

6、2015年发布的《201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所载数据显示,中国出版各类报纸465亿份,各类32亿册,图书84亿册(张),人均图书拥有量6.12册(张)。2014年年底,中国互联X使用人数上升至6.5亿。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新兴媒体自由发表看法,讨论各种社会热点问题。政府通过多种政策刺激互联X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为公众行使表达自由权创造良好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M]人民出版社,2015:31.此外,各级政府门户X站的设立,各种传统媒体、数字报纸的活跃以及微博、、知乎等言论自由X络平台的开放为权利的行使提供了更多便捷渠道。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表达自由

7、在参政议政、职工权益保障中的工具价值,强调推进政务公开,使公民通过行使表达自由权实现政府信息获取、政府活动监督。同时,中国政府注重推进电影、出版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提升互联X普及率以提升公民信息可得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加强表达自由权宪法保障的建议中国政府坚持为民政治的理念,个人与国家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国家的重要任务就是满足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需要。中国的权利理念直接根源于现实的社会需要。徐爽.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