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ID:22695497

大小:5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1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检测题_第1页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检测题_第2页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检测题_第3页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检测题_第4页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检测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检测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检测题一、基础巩固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栖身收讫休憩锲而不舍B.内疚马厩灵柩咎由自取C.险峻骏马竣工怙恶不悛D.累赘累积连累危如累卵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一张一驰走投无路不堪回首辗转反侧B.无影无踪逃之夭夭丧心病狂跋山涉水C.哗众取宠怨天忧人悠然自得自顾不暇D.自明得意无可厚非扑朔迷离荒诞不经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遇事不够冷静,甚至流于意气用事,使人的看法不能被对方接受,而这些看法本来可能是正确的。B.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

2、元以上的精神赔偿。C.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范畴。D.小男孩吃力的推着车,但无论如何也推不上那个土坡。我上前帮了他一把,趁机向他聊了起来。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将这些论著中所阐述的一系列的教育思想贯穿起来,就可以现代世界教育思想观念的。A.精深洞悉变化轨迹B.精辟洞察演变进程C.精深洞察变化进程D.精辟洞悉演变轨迹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句话点燃了他重读《庄子》的兴趣,回家后,孰料一读就产生了相见恨晚之感。B.宋人多数不懂诗要用形象

3、思维,所以宋诗读起来总觉得味同嚼蜡。C.孙悟空的胜利总是大快人心,正是辛辣的挖苦和讽刺了神佛即现实统治势力。D.文学鉴赏课上,张教授广征博引,振振有词,听众暗暗为之叫绝。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电影非常像换季的美人,急于抢占时髦之先,换妆改颜,于是,难免陷入不顾自身条件强行起飞而遭到观众白眼的尴尬。B.这位英雄短暂而壮烈的一生,是他那四句自勉诗的真实写照。C.该嫌疑犯曾经利用职权,先后将集体企业的10辆小汽车分别送给某书记和一些领导干部的子女长期使用。D.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诗文书画都有杰出的成就,他还十分酷爱音乐,会演奏筝、笛、琵琶、古筝等。

4、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友谊,是个闪闪发光、美丽动人的字眼,????古今中外,友谊的赞歌汇成一条河,绵延不绝。①谁不知道钟子期死于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故事?②谁不会唱美国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曲《友谊地久天长》?③谁不需要友谊?④谁不歌颂友谊?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④②③①D.③④①②二、强化提高题(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1题。关于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方法的问题,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一篇《画筌》里说得很好,而这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他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

5、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段话扼要地说出中国画里处理空间的方法,也让人联想到中国舞台艺术里的表现方式和布景问题。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是有独创性的,我们愈来愈见到它的优越性。而这种艺术表演方式又是和中国独特的绘画艺术相通的,甚至也和中国诗中的意境相通。中国舞台上一般地不设逼真的布景(仅用少量的道具桌椅等)。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身上。”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

6、和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境,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这个“真境逼”是在现实主义的意义里的,不是自然主义里所谓逼真。这就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真”“神”“美”在这里是一体。8.“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是有独创性的,我们愈来愈见到它的优越性。”这句话中“独创性”和“优越性”的含义分别是什么?答:。9.“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身上。”试分析这样说的原因。答:。10.“这个‘真境逼’是在现实主义的意义里的,不是自然主义的所谓逼真”,请简要分析一下“真境逼”和“所谓

7、逼真”的区别。答:。11.作者在这段文字中引用笪重光《画筌》中的这段话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答:。(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6题。词的文化品格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其文化嬗变脉络而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曲子”“今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上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南北朝上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阶段,伴随这一过程的完成,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

8、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