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婺文化与浙中崛起

八婺文化与浙中崛起

ID:22699487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1

八婺文化与浙中崛起  _第1页
八婺文化与浙中崛起  _第2页
八婺文化与浙中崛起  _第3页
八婺文化与浙中崛起  _第4页
八婺文化与浙中崛起  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婺文化与浙中崛起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八婺文化与浙中崛起[摘要]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金华璀璨的八婺文化。八婺文化内涵丰富,个性突出,具有鲜明的结构体系和地域特色。八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浙中崛起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八婺文化,推动金华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推动浙中加快崛起。  [关键词]八婺文化传承发展推进浙中崛起    三江六岸、八婺大地,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金华璀璨的八婺文化。  历史发展到今天,金华站在了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新起点上,勤劳智慧的金华人正在科学发展观

2、的引领下,为实现崛起浙中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个地方的文化可以影响和制约一个地方各方面的发展。浙中崛起,无疑需要八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来促进浙中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进步,推动浙中加快崛起。    一、八婺文化的概况    明成化七年(1471)始,金华府领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八个县,故有“八婺”之称。而今,“八婺”已成了金华市的代称。每个地区、民族和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文化,不同地区和群体的文化又各具特色。八婺大地历史悠久,人文

3、底蕴深厚,由此形成了内涵丰富、个性突出的八婺文化。  1.八婺文化的结构体系  八婺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地方文化体系,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其中地方特色比较突出的主要有六部分:  一是博大雄厚的学术文化。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婺学。婺学的形成和兴盛,虽只局限于南宋至明初,前后不过200多年,但在此背后,实际上反映出金  华地区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正是重教兴学的历史传统,使金华地区自古至今,人才辈出。  二是别具一格的手工技艺文化。这方面,较具代表

4、性的有婺瓷、金华火腿、金华酒、婺罗、东阳木雕等。  三是不断发展的婺商文化。金华曾长期是农耕文明十分发达的地区,但从两宋时期起,尤其是明清以来,商贸文化全面兴起,不断发展,成为八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形式多样的戏曲文化。自明清以来,金华地区民间戏曲异常活跃,形成了众多地方戏曲形式,包括道情、兰溪摊簧、浦江乱弹、婺剧等。其中婺剧的形成时间最晚,也最具代表性,它是金华本地民间曲艺与外来戏剧腔调互相融合形成的综合性剧种,也是目前浙江省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  五是风格独特的古建筑文化。这方面,较

5、具代表性的有以武义俞源村代表,集木雕、砖雕、石雕于一体和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建筑风格;以浦江郑义门古建筑群和东阳卢宅为代表的家族宅院结构;以兰溪诸葛村和武义郭洞村为代表的聚落建筑布局,以八咏楼为代表的亭楼建筑,以太平天国侍王府为代表的府衙建筑,以武义熟溪桥为代表的桥梁建筑等。  六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文化。这方面,比较突出的是民间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民间宗教文化以赤松道教文化和黄大仙的传说为代表,所表现出来的已不再是宗教信仰,而是民间的一种感怀寄托和生活向往。民俗文化以斗牛、迎板凳龙、庙会、抬阁、高跷等

6、为代表,所反映的是地方节庆娱乐风俗和生活情趣。  八婺文化是金华传统精神的载体,它不仅积累了厚实的有形文化,也形成了无形的精神文化。透过八婺文化,我们可以总结出历史上金华人的六种精神,即:朴实勤劳、自主自强;博采众长,善学精思;求真务实,崇尚正气;挺立潮头,敢为人先;义利并重,追求和谐;乐观处世,积极向上。这些文化精神不仅在历史上对于推动金华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就是从今天看来,也值得大力提倡和发扬。2.八婺文化的地域特色  八婺文化既是一个整体,同时也是由各个地域文化组成,在八婺大地各具特

7、色,丰富多彩。  金华是道教名人黄大仙的故乡,他在金华山出生修炼、赠医施药、济世救民,最后得道成仙,在当地留下了许多仙迹、仙踪。黄大仙“普济劝善,扶弱救贫”的精神也世世代代被广为传诵,发扬光大。金华有着博大雄厚的学术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是婺学,其规模宏大,探性命之本,贵涵养实践,学术力主“明理躬行”,强调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物理心性,注重治乱兴衰和典章制度,反映出金华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兰溪以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为背景,以兰溪江这条文化河为滋养,孕育和推进了浙中黄帝医

8、药文化的发祥。5000年来,兰溪人秉承黄帝、葛洪、黄初平“结丹长生,延年永寿”,诸葛亮“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遗意,药业“贸易半中国”,被称作“商战之雄”。  东阳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境内缺乏可利用的矿产资源,交通区位优势也不佳。千百年来,东阳人只能把读书、学手艺作为摆脱贫穷的手段。耕读传家,一身土布衣、一罐霉干菜,四处去求学,学成了就离开家乡。失去求学深造机会的青年,就想方设法学手艺——泥水、木匠等等。就这样,东阳孕育了包含“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的“三乡”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