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间带生态调查》word版

《潮间带生态调查》word版

ID:22704102

大小:59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1

《潮间带生态调查》word版_第1页
《潮间带生态调查》word版_第2页
《潮间带生态调查》word版_第3页
《潮间带生态调查》word版_第4页
《潮间带生态调查》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潮间带生态调查》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潮间带生态调查一、潮间带介绍潮间带指大潮平均高潮位至大潮平均低潮位间的区域(即海水退潮之后所出现的陆地)。在潮间带环境中,许多物理、化学因子的作用都同时发生,每个生物体皆被其它动、植物所包围,彼此互相影响。潮间带各个组成份子互相协调的结果,即产生生物群聚现象。所谓生物群聚(Bioticcommunity),就是指生态系内生命的组合,亦即各种族群聚集生于某一特定区域或栖所内。相邻的生物群聚有时界限分明,有时却逐渐混合一起。一个生物群聚形成后,其所持续之时间长短不同;整个生物群聚的消灭多由地震、火山爆发等意外灾难所致,群聚内部则因应自然环境的变动或组成份子的消

2、长,而呈有规律或无规律的变化。澎湖地区潮差约3公尺,因此潮间带的宽广会随着各海滨地形的变化而有不同,如在桶盘其潮间带极浅、在后寮则极宽广(奇摩知识网,2009)。潮间带,位于大海及陆地敏感的区域,栖地环境时而干燥或潮湿、时而高温或低温或时而盐度变高或变低等微环境变化非常的大,但也蕴运出了海洋无限的生机。澎湖四面环海,绵长的海岸线约320公里,为全省海岸线最长的县市。丰富的海岸地貌有湿地、沙滩、沙泥、礁岩及珊瑚浅坪等,更使本县的海洋生物相异常的丰富(兴仁国小,2009)。※在进行潮间带探索时,避免用手直接碰触生物,以免受伤。请记得携带手套,。二、潮间带的特性

3、(一)潮汐:具周期性之变化,可预测海水水位之涨、退。为影响潮间带生物最重要的因素。影响潮汐变化的原因,包括太阳及月亮引力,地球的地心引力或动力与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向量合力所造成,然各地海底地形及风力之不同而略有差异。潮汐对海洋生物最大的影响在于退潮后生物暴露于空气的时间长短,及当时气温的高低,或为一天的中午或半夜,此二因素可决定生物是否会脱水干燥而死,亦决定其生物可在水中摄食的时间长短。一般而言,潮汐长有规律性,故许多沿岸生物在生理、生殖行为上均有节律性的现象。(二)温度:大洋中之水温稳定,潮间带水温变化则十分剧烈,常超过生物高温容忍的范围,有时虽不立即致死

4、,但会使其体质变弱,易受到其它因子二次伤害。(三)波浪:影响海洋生物分为两方面,其一为机械式的冲击或冲刷,可剥离或冲走许多固生或栖身在潮间带之生物,在沙石海岸甚至可改变其地形与生物分布;其次为波浪可延伸潮间带的范围,使潮间带生物可分布至更上缘碎波可及之处以及增加溶氧。(四)盐度:盐度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来自两方面,一为低潮时下大雨,使潮间带特别是潮池之海水盐度遽降,其次为低潮时昼间水份蒸发快而使潮池中之海水盐度剧增。(兴仁国小,2009)。三、澎湖潮间带生物简介澎湖潮间带宽广,水浅平坦,大部分为粗粒砂之质沉积物、贝类珊瑚残骸和砾石堆积,潮下带由岩石及珊瑚礁所构

5、成,底质呈多样性,因此孕育非常丰富的底栖生物,其中包括藻类、珊瑚类、甲壳类、贝类、棘皮动物类和鱼类等等(兴仁国小,2009)。(一)藻类:一般大型海藻简称为海藻,包括蓝绿藻、绿藻、褐藻和红藻等四大藻类。目前台湾有记录的海藻约有600种,澎湖群岛约有100种。海藻含有叶绿素a,能行光合作用,除了能产生有机质和氧气之外,大型海藻可成为其它海洋生物的栖地和庇护所,对于渔业资源的保育有很大的贡献,同时也可做为食物,如紫菜、青海菜、石花菜…等。(二)珊瑚类:属于腔肠动物,澎湖海域已知的珊瑚种类约120种,大多数生长在亚潮带,而且群聚十分茂盛;少数生长在潮间带的珊瑚浅

6、坪则以分枝形的轴孔珊瑚、疣微孔珊瑚、团块形的钟形微孔珊瑚、柱形管孔珊瑚、菊珊瑚、角菊珊瑚和脑纹珊瑚等为较常见。(三)甲壳类:包括虾、蟹、寄居蟹、藤壶、虾姑以及海蟑螂等,目前在澎湖已记录约110种,在潮间带最常见种以枪虾、沙蟹、扇蟹、梭子蟹和方蟹类别为主。(四)贝类:是软件动物的通称,目前在澎湖海域约有686种,其中生活在潮间带常见的类别有笠螺、青螺、钟螺、岩螺、宝螺、芋螺、章鱼、牡蛎、帘蛤、魁蛤等;也不乏经济性食用贝类,惟数十年来大量采捕后,目前种类数量已急遽减少,不复往日多见,急待多方保育。(五)棘皮动物类:包括海胆、海参、海星、海百合和阳燧足等种类,目

7、前澎湖海域记录到约45种。在潮间带常见种有黄疣海参、荡皮参、黑海参、飞白枫海星、黑栉蛇尾(阳燧足)、梅氏长海胆等,至于最具经济价值的马粪海胆已极为少见。(六)鱼类:在澎湖已记录到超过一千种以上,但是在潮间带生活的种类极少,大都留在潮池里,由于潮池有大有小,实在难以区别真正归属潮间带种类;一般以体型较小的虾虎鱼较为常见,至于大型鱼类都是留在潮池里或石沪或人造的石墩里。四、澎湖潮汐表五、贝类特性(一)歪帘蛤:俗称「斧头晶仔」,壳长约2公分多的小贝,后端较为凸出,壳表有褐色布纹雕刻。栖于潮间带泥沙底,族群数量丰富。尤以澎南、铁线、白沙瓦硐南面海域为最。(二)厚壳

8、纵帘蛤:俗称「厚蛤仔」,壳表有粗放射肋,花纹变化丰富,壳长约3公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