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文化与思维的关系看中国英语的语篇特点

从语言、文化与思维的关系看中国英语的语篇特点

ID:22705929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1

从语言、文化与思维的关系看中国英语的语篇特点_第1页
从语言、文化与思维的关系看中国英语的语篇特点_第2页
从语言、文化与思维的关系看中国英语的语篇特点_第3页
从语言、文化与思维的关系看中国英语的语篇特点_第4页
从语言、文化与思维的关系看中国英语的语篇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语言、文化与思维的关系看中国英语的语篇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语言、文化与思维的关系看中国英语的语篇特点  摘要:中国英语产生于国际英语对中华文明和华夏社会的描述,也源于中国人用英语来描述自己与世界,它是国际英语的拓展与延伸。中国英语以标准英语为基础,但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层面上具有自身的特点。通过从语言,文化与思维的关系探讨中国英语的语篇特点,进而说明中国英语是英语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  关键词:中国英语;文化;思维;语篇  作为人类的重要交际工具的语言总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中。语言的接触,必然引起语言的变异,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的迅速国际化必然引起其广泛的本土化。“英语族”(En

2、glishes)这一概念的出现反映了当今英语的变化。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不再被认为是仅有的两种标准英语,而只是在两个国家所使用的两种英语变体。  文化的实质是特定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每个民族生活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具有各自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因而也就形成了各自的思维方式。[1]41语言总是受到文化的影响,像镜子一样,始终反映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英语在中国本土化的进程中逐渐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而且正在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国际交际工具——中国英语。潘章仙指出,关注中国英语研究的学者都强调应从语音、词汇、句法、篇章等各层次来

3、描写中国英语的特点,以求展示中国英语的全貌。[2]27中国英语语篇层面的研究是中国英语研究最为薄弱的一个方面。[1]40    一、中国英语研究述评    首先提出“中国英语”概念的是葛传椝先生。他在1980年从翻译的角度指出:“各国有各国的情况。就我国而论,不论旧中国或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我国特有的东西需要表达。”但是他所说的“中国英语”仅局限于词汇的层次如“四书”(FourBooks)、“八股文”(Eight-leggedessay)、“翰林院”(Han-linyuan)、“双百方针”(Tenosee、papertiger这些

4、已被人们接受的表达符合英语习惯吗?他们是属于中国英语还是中国式英语呢?谢之君在1995年的文章中说,“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都存在中式干扰,两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8]64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交际系统,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中国英语也是如此。因此,中国人过去的中式英语,有的已经成为现在的中国英语,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今天的中式英语可能成为明天的中国英语。    二、中国英语语篇特点的研究现状    一种语言的语篇和话语风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世界观、价值体系和思维模式。英语变体之间及各变体与英语原型之间在语篇上有很

5、大的差异。但是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展开的原因的一方面可能是对英语语篇本身的研究不全面,难以找到类似的语法、语音那样的规律性结论,但是更重要的是英语语篇研究的现状只不过是反映了语篇研究本身的困难性。语篇是社会文化环境的集中反映,而社会文化环境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Bradbury曾说“文化这一词汇一直是多种忧虑的寄身之地……围绕着它的一直是无休止的争辩。因此迄今为止只看到P.Strevens提出在变体研究中应当包括话语规则,B.B.Kachru提出研究语篇内部联系,和有关某些英语变体文学文体特点的不同深度的探索”。[9]21看来这正是一

6、个基本上未开拓的研究领域。  语言学家对语篇(text)或话语(discourse)的了解目前还很有限,从德国语言学家HaraldcCarthy认为话语分析60年代到70年代初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因此,人们对语篇的了解程度远不如对句子层面以下语言单位的了解,所以谈论语篇问题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10]28    三、语言、文化与思维的关系    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洪堡特(Humboldt)认为,语言不仅有表意能力,而且还有认知功能,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包含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和世界观。[11]12美国语言

7、学家萨丕尔说过,语言的背后总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英国语言学家帕默也指出,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完全地承载世界上所有的文化内涵。不同的语言的表达形式都带有各自的民族文化烙印。  语言和思维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通过语言来实现和表达的。一个民族的思

8、维方式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民族文化因素(主要包括哲学、伦理学和美学)长期积累、沉淀而成的。对各民族来说,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过程是基本一致的,思维是统一的。所以,不同的民族可以认识相同的事物。但是,由于各民族的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