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簡文字零釋

楚簡文字零釋

ID:22737345

大小:1.67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31

楚簡文字零釋_第1页
楚簡文字零釋_第2页
楚簡文字零釋_第3页
楚簡文字零釋_第4页
楚簡文字零釋_第5页
资源描述:

《楚簡文字零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221楚簡文字零釋范麗梅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提要】本文針對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君子為禮〉、郭店楚墓竹簡〈尊德義〉以及楚簡「」字進行考釋。〈君子為禮〉簡五至簡八論及容貌視聽與言行舉止的準則,是全文重要的一個段落,本文考釋該段落「挑」、「作」、「撓」、「發」、「脅」、「偃」、「傾」、「蹶」、「搖」、「卑」共十個疑難字。〈尊德義〉首簡是全篇的總綱,本文引用《楚辭.九章.懷沙》「懲連改忿」考釋其中「懲忿連」三字,並對全句進行比較

2、完整的解說。「」字普遍見於仰天湖、望山、包山、郭店以及上博楚簡中,是出土文獻釋讀關鍵的字詞,本文綜理眾家成果,並且提出新的考釋意見。【關鍵詞】楚簡  君子為禮  尊德義  一、上博楚簡五〈君子為禮〉  上博五〈君子為禮〉的論述形式與傳世文獻《論語》、《禮記》等孔門弟子與孔子的對答模式相同,皆為一問一答的短文,數則短文再合成一篇的形式。根據整理者與陳劍、陳偉等學者的編聯,大致可以分為四大段落。陳劍:〈談談《上博(五)》的竹簡分篇、拼合與編聯問題〉,武漢大學簡帛網站,2006年2月19日。陳偉:〈《君子為禮》9號簡的綴合問題〉,武漢大學簡帛網站,2006年3月6日。每一段落皆有各不

3、相同的論述主題。簡一至簡三記顏淵與孔子論不義勿言、勿視、勿聽、毋動。簡三、簡九與簡四拼接,記顏淵與孔子論人所惡之獨知、獨貴、獨富。簡五至簡八論及容貌視聽與言行舉止的準則。簡十一至簡十六重新編聯,記子羽與子貢論孔子之賢。其中簡五至簡八尚有多處字詞未有合理的解釋,本文不揣簡陋,試作若干考釋。(一)釋簡五「凡色,毋憂、毋挑、毋作、毋撓」收稿日期:2010年7月21日發佈日期:2010年7月21日頁碼:16/16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221整理者讀作「凡色毋憂、毋佻、

4、毋怍、毋謠」,引《爾雅.釋言》解「佻」作「偷」,引《禮記.曲禮上》「將即席,容毋怍」釋「怍」,並且引郭店〈成之聞之〉簡二十四「形於中,發於色」說明「凡色毋憂、毋佻、毋怍」其理至明。至於「謠」,則解作歌謠之義。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頁257。按,整理者所作考釋不確,意思不明。簡文在此乃指形諸於顏面的四種表情。「憂」,指憂愁,文獻有「憂色」一詞,如《左傳.宣公十二年》:「城濮之役,晉師三日穀,文公猶有憂色。」又《荀子.堯問》:「楚莊王謀事而當群臣莫逮,退朝而有憂色。」皆指因憂慮而發愁的表情。「挑」,簡文作「佻」,二字多

5、有通假之例,如《國語.周語》:「郤至佻天之功以為己力。」《說文.手部》引「佻」作「挑」。又如銀雀山《尉繚子.攻權》:「佻戰毋全氣。」傳世本「佻」作「挑」。並且在文獻使用中皆有輕薄放恣之意,如《楚辭.離騷》:「余猶惡其佻巧。」王《注》:「佻,輕也。」又《詩經.小雅.大東》:「佻佻公子。」朱熹《集傳》:「佻,輕薄不奈勞苦之貌。」又《詩經.鄭風.子衿》:「挑兮達兮,在城闕兮。」朱熹《集傳》:「挑,輕儇跳躍之貌。達,放恣也。」人多半因心裡有歡喜之情,而輕儇跳躍,容易顯露出輕薄放恣的表情。「作」,指忿怒,文獻有「作色」一詞,如《禮記.哀公問》:「孔子愀然作色而對曰」鄭玄《注》:「作,猶變

6、也。」《莊子.天地》:「謂己道人,則勃然作色;謂己諛人,則怫然作色。」《晏子春秋》:「公忿然作色,不說。」皆指因事而神情嚴肅或發怒的表情。「撓」,簡文作「」,整理者已指出此字又見於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簡二十四「歌謠」之「謠」。「」或「謠」,古音在餘紐宵部,「撓」,泥紐宵部,音近可通。「撓」,指膽怯,文獻有「色撓」或「膚撓」一詞,如《韓非子.顯學》:「漆雕之議,不色撓,不目逃。」又《戰國策.魏策四》:「挺劍而起,秦王色撓。」又《孟子.公孫丑上》:「北宮黝之養勇也,不膚撓,不目逃。」《經義述聞.卷三十一.膚》:「人之顏色見於皮膚,故古人以膚色並言。《管子.內業篇》:『和於形容,見於

7、膚色。』《列子.湯問篇》:『膚色脂澤。』枚乘〈七發〉:『今大子膚色靡曼。』是也。膚色相連,故色亦可謂之膚。……撓,弱也。面有懼色,則示人以弱,故謂之色撓。不膚撓者,無懼色也。」王引之:《經義述聞》(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頁743-744。即指因恐懼而膽怯的表情。簡文此言凡色之四毋者,正謂憂、喜、怒、懼四種易於表露於顏面的情緒反應。收稿日期:2010年7月21日發佈日期:2010年7月21日頁碼:16/16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