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球时报》风波的三个问题

关于《环球时报》风波的三个问题

ID:22738716

大小:62.6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1

关于《环球时报》风波的三个问题_第1页
关于《环球时报》风波的三个问题_第2页
关于《环球时报》风波的三个问题_第3页
关于《环球时报》风波的三个问题_第4页
关于《环球时报》风波的三个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环球时报》风波的三个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环球时报》风波的三个问题【本文提要】胡锡进微博受攻事件实为《环球时报》的遭遇,可作三方面解析:从维系国家利益上看,《环球时报》传承了发展新闻学的特征,但却是不完备和分裂的;从新闻伦理上看,《环球时报》的市场追求更胜于其新闻专业主义气质;从国家和社会的对立上看,《环球时报》和受众在爱国语境上的差异使其成为政治怨恨的放矢之的。本文通过以上解析意在对“为什么而新闻”提出追问。本文认为,新闻可以是维系国家的,但必须平衡处理国家利益与公共利益;新闻的成功不应以市场为尺度,而应获得专业尊重;新闻必须反映社会。【关键词】环球时报发展新闻学新闻专业主义政治怨恨国家社会我不读《环球时报》

2、已经很久了,直到遇见胡锡进风波——今年2月25日,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新浪开通微博。他在微博上这样自我介绍:我是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当过11年兵,作为记者,在前线报道过波黑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热爱祖国,懂得这个国家的艰难。作为总编辑,我希望《环球时报》说真话,不回避敏感问题,用我们所有报道的总和,展现复杂的世界和一个真实、复杂的中国。开博半天时间他就收获了五千多位关注者,但留言中多数都是批评他和《环球时报》的。有网友称他为“义和团总教练”,还有网友断言,“(开微博)将是你今生最后悔的事情”。网友“灵犀青眼看世界”在他的微博后面发表了自己的评论,“终于听到《环球时报》老大的声

3、音了,展现了一个无比强大的中国是真,但说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说来你自己也难相信。”也有网友力挺他,“我觉得你挺难的,坐在这个位置上,既要说真话,又要顶住来自各方的压力,真的不易。”开微博不到4个月,胡锡进的粉丝已突破百万。他发的微博可以轻易就得到数百条评论,其中批评、讽刺乃至谩骂的回帖占了一半以上。他的一位下属坦言钦佩他的承受力,“要是我早就关了。”"微博上时常兴起对一个人、一件事、一些现象的抗议,并且其批评本身也时常成为过眼烟云,这本是新媒体时代的惯例。但对胡锡进先生及“广受欢迎的”《环球时报》的抗议,却并不寻常。我以为,没有什么网络事件是虚拟的,也没有什么网络言语会毫无

4、意义,特别是当它们针对媒体时。如果撇去其热闹的话语狂欢,我们终归可以得到一些有价值的认识。关于本题的认识线索在于:我们为什么而新闻?一、新闻是为了维系国家吗?我要开门见山地说,《环球时报》有意识地把自己作为媒体的命运和中国崛起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没什么不可以。胡锡进先生说:“当兵的人会有保卫这个国家的责任感,今天舆论比较混乱,中国各种力量跟西方相比,舆论力量是最弱的一环。有时候会自觉不自觉产生一点舆论上保卫国家的念头。”显然,他的观点并不离经叛道,不是天外飞仙,更不应该被贴上“义和团总教练”的标签。这类理念在新闻史上向有传承,那就是“发展新闻学”(Developmentalj

5、ournalism)。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的发展新闻学,意在刷新《报刊的四种理论》的旧有范式,在历史上是第三世界国家为了抗拒发达国家新闻霸权、“建立世界信息新秩序”而兴起的一股新闻浪潮。发展新闻学认为新闻报道应该着眼于有利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事件,强调正面的、深入的和解释性的报道。胡锡进那种为国家打气、国家利益至上、一切以国家发展为主调的理念,在一些后发展国家新闻史上占据过主流。1981年哈森的《世界新闻多棱镜——变化中的国际传媒》论述了“五种新闻理念”,1983年麦奎尔的《大众传播理论》(第四版改名《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归纳全球的“六种理论”,1984年阿特休尔的《权力

6、的媒介》划分“媒介交响乐三乐章”,均把“发展理念”、“发展媒介理论”或“进步中世界(第三世界)理论”,与“西方理念”、“自由主义论”、“社会责任论”或“市场经济世界理论”并列,作为不同于它们的一种新闻传播理论。#需要提及一个插曲:1982年,在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导的《建立世界信息新秩序》报告出台之后,美国退出了教科文组织。这其中的纠葛,既牵涉到国家利益的竞争,也牵涉到新闻学理念意义上的差异。而从历史上看,“发展新闻学”显然又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新闻学之筐(事实上,它从未在分化的意识形态阵营中达成共识化的学理),一如“社会主义”是一个众说纷纭的社会学之筐。把《环球时报》放入筐里,检验

7、它的发展新闻学元素。我感到,《环球时报》的模式在满足国家需要的发展建设、树立国民的自信心、反映政治成就、重置国际话语秩序、反抗西方刻板印象、建设性的批评等方面经常有所为,而在报道政治经济的核心问题、精密详实的新闻调查、亲近民众和关心低收入社群、维护民主及其他人道主义原则方面则经常有所不为。回到理论。在发展新闻学的框架下抽绎其多元维度,我个人赞同其建立世界信息新秩序、维护国民长远利益、保卫社会、反抗国际信息霸权那一端,而不赞同其新闻政府化、东方主义、列宁主义、整体主义、民族主义那一端。新闻是维系国家的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