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共有制家族的形成与演变

财产共有制家族的形成与演变

ID:22739949

大小:135.50 KB

页数:59页

时间:2018-10-31

财产共有制家族的形成与演变  _第1页
财产共有制家族的形成与演变  _第2页
财产共有制家族的形成与演变  _第3页
财产共有制家族的形成与演变  _第4页
财产共有制家族的形成与演变  _第5页
资源描述:

《财产共有制家族的形成与演变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财产共有制家族的形成与演变——以宋代江州义门陈氏、抚州义门陆氏为例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庶族地主普遍发展起来,在家族形成中出现了许多“义门”家族,江南地区尤其昌盛。在这些“义门”之中,江州德安陈氏、抚州金溪陆氏、婺州浦江郑氏更为典型。它们有“义门”家族的共性,而各自的个性特色也很鲜明。陈氏义居于唐末至北宋中期,是农桑经济型的;陆氏义居于南宋,是理学型的;郑氏义居于宋末明初,是礼制型的。从这些“义门”家族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关系大变化中的搏动,可以更具体地了解理学思想、封建礼制对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约束作用。“义门”家族以财产的家庭共有为基础,全体成员过

2、平均主义的集体生活,以吃大锅饭著称。历代聚居不分家,往往得到朝廷的嘉奖,旌表为“义门”是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产物,将会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逐渐成为财产归小家庭所有的家族集合体,即各房子孙可能住在一地(村),宗族对人们的制约仍然存在,但各个家庭已是独立的社会单元,没有了经济上的大锅饭,各家自谋发展。前者是同财共居,后者是聚居异财,二者虽然不是性质相反的对立物,共有制的解体却不是简易的小事,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永久性地存在的。共有制的解体却不是简易的小事,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永久性地存在的。共有制载着该社会的各种性能,

3、具体而微又真实生动地透露出社会的历史活动和演进经历,展示着社会的走向与未来。研究社会历史的必将深入到家族与家庭中去;而家族的研究,必然使历史的考察向纵深发展。关于家族历史的研究,有一个逐渐发展,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文化大革命”以前,重点在批判封建族权,肃清封建宗族意识。值得注意的论着,有左云鹏《祠堂族长族权的形成及其作用试说》①。该文指出:“在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和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地主阶级的统治及当权者个人家庭的地位均呈不稳定状态,这些情况均为宋代理学家们敏锐地感觉到了”,“为此,统治阶级也就越来越多地注意到,宣传孝悌、亲亲等封建的伦理观念以加强对农民的控

4、制;而且,愈到后来就愈明确,愈为系统化了”。作者认为,宗族的族权是对封建统治的“补充手段”。这些论点,对深人家族史研究,起了积极作用。————————①《历史研究》1964年第5、6期。“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家庭史研究的成果迅速增多,综合性的论着有徐扬杰的《宋明以来的封建家族制度述论》①、《中国家族制度史》②,朱瑞熙的《宋代社会研究》③,柯昌基的《中国古代农村公社史》④,王玉波的《中国家长制家庭制度史》⑤;个案性的论文有漆侠的《宋代元时期浦阳郑氏家族之研究》⑥,许怀林的《江州义门与陈氏家法》⑦、《陆九渊家族及其家规述评》⑧;专题性的论文数量更大,如王善军的

5、《宋代族产初探》⑨,宋三平的《宋代封建家族的物质基础是墓祭田》⑩,等等。徐扬杰的论着着重对清代和近代的家族进行清理,坚持两点论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对中国家族制度进行了全面公允的评价”⑾。朱瑞熙在《宋代社会研究》第七章中集中论述了宋代家族组织,分析新的家族组织形成的政治原因,一是士大夫意识到自家政治与经济地位的不稳定,需求自救的办法,二是寻求加强对农民统治的补充手段。然后分述了家族的六点内容。柯昌基在家族史的研究中使用“公社”一词,称累世同居共财的大家族为“家族公社”,称一般的大家族为“宗法公社”,或者称“社会亲属集团”。他认为,同居共

6、财的家族公社久聚不散的原因,是“依靠理学这根精神支柱”。诸位研究者从史的纵向考察,都指出家族发展到宋代起了大变化,进入了新阶级,主要的标志是家长权力和责任的增大。江州陈氏、抚州陆氏、婺州郑氏,是这个时期著名者。学者们通过个案剖析,已经揭示出他们累世义居的特点。漆侠指出,郑氏家族是“大地主、商人和官僚的三位一体”,主要依靠封建礼法管束成员,又“善于协调和处理”与官府、邻里和佃户之间的关系,是“向封建租佃制发展”的产物,且有典型意义。笔者对江州陈氏,抚州陆氏历代义居过程,家法家规的具体内容,作了初步的论述,着重说明了他们长久义居的凝聚力问题。已有的这许多成果,在

7、正确认识家族小社会与中国大社会的结构及相互关系方面,前进了几大步,为继续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还需要做的事可能有很多,个人认为有两点是不可忽视的,即综合研究的具体化,个案研究的全局化,也就是在综合考察的时候加强阶段性分析,使普遍性的理论概括能与不同时期的史实更适宜地结合起来。其次,在全局中观照个案,从个案中映显出社会,更全面地揭示家族个性与社会共性的辩证关系。本文是这个想法的一次尝试,以德安陈氏、金溪陆氏为重点,把对点的观察扩大开来,进而接上点与点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家族的组织形态与时代的对应关系,论证共有制家族必然瓦解的发展趋势。—

8、———————①《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4期。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