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琴操》葛洪《嵇中散孤馆遇神》对比阅读答案(附翻译)

蔡邕《琴操》葛洪《嵇中散孤馆遇神》对比阅读答案(附翻译)

ID:22741098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1

蔡邕《琴操》葛洪《嵇中散孤馆遇神》对比阅读答案(附翻译)_第1页
蔡邕《琴操》葛洪《嵇中散孤馆遇神》对比阅读答案(附翻译)_第2页
蔡邕《琴操》葛洪《嵇中散孤馆遇神》对比阅读答案(附翻译)_第3页
蔡邕《琴操》葛洪《嵇中散孤馆遇神》对比阅读答案(附翻译)_第4页
蔡邕《琴操》葛洪《嵇中散孤馆遇神》对比阅读答案(附翻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蔡邕《琴操》葛洪《嵇中散孤馆遇神》对比阅读答案(附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蔡邕《琴操》葛洪《嵇中散孤馆遇神》对比阅读答案(附翻译)蔡邕《琴操》葛洪《嵇中散孤馆遇神》对比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政未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拔剑刺王,不得,逾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①,吞炭变其音。七年而琴成,欲入韩,道逢其妻,从买栉,对妻而笑,妻对之泣下。政曰:“夫人何故泣?”妻曰:“吾夫聂政出游,七年不归,吾尝梦想思见之。君对妾笑,齿似政齿,故悲而泣。”政曰:“天下人齿,尽政若耳,胡为泣乎?”即别去,复入山中,仰天叹

2、曰:“嗟乎!变容易声,欲为父报仇,而为妻所知,父仇当何时报复?”援石击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操,持入韩国,人莫知政。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以闻韩王。王召政而见之,使之弹琴,政即援琴而歌之。内刀在琴中,政于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刺韩王,杀之。曰:“乌有使生不见其父,可得使乎?”政杀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乃枭磔政形体市,悬金其侧:“有知此人者,赐金千斤。”遂有一妇人往而哭曰:“嗟乎,为父报仇邪?”顾谓市人曰:“此所谓聂政也。为父报仇,知当及母,乃自犁剥面,何爱一女之身,而不扬吾子之名哉?”乃抱尸而哭,冤结陷塞,遂绝行脉而死。故曰:“聂政刺韩王。

3、”(蔡邕《琴操》)有嵇康者,尝游天台,忽闻谷中琴声幽幽,寻声觅去,至一茅舍,一清丽女子开门。神巫曰:“见先生爱琴,吾另有《广陵散》相赠。此乃天籁之音,曲中丈夫也,不可轻传。”康问:“何人所为?”对曰:“广陵子是也。昔与聂政山中习琴,形同骨肉也。”康恍然大悟,恭请神女赐之,习至天明方散。康毕生独爱此曲,虽有达官贵人求教,概不相传。及康将刑东市,三千太学生“请以为师”,终不得许。康刑前索琴而扶。玄起处风停云滞,人鬼俱寂,唯工尺跳跃于琴盘,思绪滑动于指尖,情感流淌于五玄,天籁回荡于苍天,仙乐袅袅如行云流水,琴声铮铮有铁戈之声,惊天地,泣鬼神,听者无不动容。曲毕慨然长叹:“袁孝尼尝请学

4、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竟慷慨赴死。海内之士,莫不痛之。(晋葛洪《嵇中散孤馆遇神》有删改)注:①厉,通“癞”,癞疮。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逢其妻,从买栉栉:排列B.内刀在琴中内:里面C.吾靳固不与靳:吝惜D.竟慷慨赴死慷慨:叹息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故悲而泣而征一国者B.此乃天籁之音无伤也是乃仁术也C.而为妻所知为击破沛公军D.以刺韩王木欣欣以向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聂政刺韩王,共去韩国都城了三次,进入太山了二次,变容易声,援石击齿,犁剥面皮,历

5、尽艰辛坎坷,终于杀死了韩王,为父报了大仇。B.聂政刺韩王前后,曾多次毁容,不想让人认出来;韩国王宫也将聂政的头和割裂的身体悬示在街市上,最终所有的人们都没有辨认出他是谁。C.嵇康在东市就义前所弹奏的《广陵散》,既有着美妙动听的艺术魅力,也有着反抗暴政之凛然大义。D.蔡邕的聂政一文,读来肃穆庄严,凛然之气油然而生;葛洪的嵇康一文,舒缓从容,但仍不失铮铮铁戈之气。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学鼓琴,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七年而琴成。(2)政杀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参考答案:4.C项。(3分)A项中的“栉”,在句中为“梳子”,B项中

6、的“内”通“纳”句中意为把什么放进,D项中的“慷慨”句中意为情绪激昂。5.B项。(3分)“乃”在两句中都表判断,当“是”讲。A项中的“而”#from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gkstk.,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end#,在前句中是连词,表并列,可以不译,在后句中是通假字,通“耐”,当能力讲。C项中的“为”,在前句中是介词,与“所”一起表被动,是“被”的意思,在后句中是介词,当“给”讲。D项中的“以”是连词,在前句中当“用来”讲,在后句中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6.C项。(3分)A项中的“犁剥面皮”是在杀死韩王之后的举动。B项的最终所有人都没有辨认出来与原文中的聂政母亲认出来相矛盾。

7、D项中的葛洪一文,没有铮铮铁戈之气。7.(10分)(1)(5分)学习弹奏古琴,用木漆漆染身体,身体都长出了癞疮,吞咽木炭改变声音。七年后把弹奏古琴学成了。(2)(5分)聂政杀死了韩国国君,知道一定会祸及母亲,就自己割剥脸皮,砍断自己的形貌身体,人们不能认识他是谁。附:译文聂政刺韩王,是聂政作出的事情。聂政父亲给韩王铸剑,过了期限剑没有铸成,韩王杀死了他,当时聂政没有出生。等长大成人了,问他的母亲:“父亲在哪里呢?”母亲告诉了他。聂政打算杀死韩王,就学习涂饰进入王宫,拔剑刺杀韩王,没有成功,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