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甘做幼稚园园长的大学教授

陈鹤琴:甘做幼稚园园长的大学教授

ID:22742277

大小:5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31

陈鹤琴:甘做幼稚园园长的大学教授_第1页
陈鹤琴:甘做幼稚园园长的大学教授_第2页
陈鹤琴:甘做幼稚园园长的大学教授_第3页
陈鹤琴:甘做幼稚园园长的大学教授_第4页
陈鹤琴:甘做幼稚园园长的大学教授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鹤琴:甘做幼稚园园长的大学教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陈鹤琴:甘做幼稚园园长的大学教授拿儿子做实验?中国幼儿教育奠基人陈鹤琴之子深情回忆中国的现代幼儿教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最早对幼儿心理进行研究的人是谁?document.write("");ad_dst=ad_dst+1;今天幼儿园里的各种教育形式是从哪里来的?请记住陈鹤琴——这个把一生献给了“小孩子们”的教育家。太平洋上的抉择“一个人总是要有志向,定了志向,再定学什么,干什么。”父亲给我讲述他当年选择儿童教育作为终身事业的时候,总要说起这句话。1914年夏天,父亲从清华学堂毕业了。跟当时他的大多数同学一样,父亲考取了庚款留美。当初中国国困民弱,许多

2、人都想通过学医来强健国民的身体,父亲最初的理想也是学医。他把这个选择告诉了清华的周诒春校长,得到了校长的同意,周校长电告当时的留美监督,要求把父亲安排在美国最著名的医科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8月15日,父亲和其他赴美的留学生登上了“中国号”邮轮,开始留学的历程,日后成为父亲事业上的同志与挚友的大教育家陶行知也在其中。命运之神就这样巧妙地把他们安排到了一起,此次的同行,也成了他们终身友谊的发端。踌躇满志的留学生们怀着对自由、民主、科学和新生活的向往,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乘风破浪,横渡太平洋。但是在船上待了不到三天,父亲就开始寝食不安了:“学医还是学

3、教育?”“究竟我的志向是什么?是为个人生活吗?决不!是为一家的生活吗?也决不!我的理想是‘为人类服务,为国家尽瘁’。”“医生是医病的,我是要医人的。我喜欢儿童,儿童也是喜欢我的,我还是学教育,回去教他们好。”就这样,父亲确定了他一生的志向。到达美国后,父亲努力寻找机会,改学了教育。实验狂爸爸1919年初,离当初规定的五年留学年限期满已经为时不远,而父亲当时已经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修满了30个学分,获得教育硕士学位开始准备他的博士研究论文了。博士论文至少还要有一年的功夫才能完成,父亲于是写了延期申请。在等待审查核准的过程中,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校长郭秉

4、文到美国物色教员,力请父亲下学期回国教书,并许诺3年后再设法送父亲回来完成博士学位。父亲就接受聘请回国了。在父亲回国的最初8年里,除了在高校担任教职之外,还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儿童教育理论的研究之中。理论是要从实践中来的,怎么办呢?当时我的大哥一鸣已经出生了,父亲就拿一鸣做实验。他拍了一百多张照片(见插图),还用文字详细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过程:(1)这个小孩子是1920年12月26日凌晨2点零9分生的。(2)生后2秒就大哭,一直哭到2点19分,连续哭了10分钟,以后就是间断的哭了。……第135天(36)他从睡梦中惊哭起来,两手向上,眼睛往上开了两次,

5、哭出短而快的声音。……第490天(196)模仿洗衣:他拿了一块肥皂,用手捻着,在洗衣板上磨来磨去,模仿他祖母洗衣服的样子……在一鸣出生后的808天里,他的或哭或笑,或拉屎撒尿,或学步走路,或模仿大人做了个什么动作,都让初为人父的父亲如获至宝,一一记录在案。通过观察和试验,父亲对儿童的动作、好奇心、模仿、语言、记忆、思维等方面做了科学的分析,积累了大量第一手材料。1923年春天,父亲提出设立幼稚园的主张,得到他任教的东南大学教育科的支持。到了这一年的秋天,中国第一所幼稚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诞生了。幼稚园就设在我们家里,父亲则是园长。在当时的中

6、国,儿童教育还是一片荒原,父亲创办幼稚园的做法遭到了不少人的笑话:“一个留学生,堂堂大学教授,搞娃娃教育有什么出息?”但时间证明了父亲的正确。“我有一百多个孩子”1935年,日本的武装侵略和国民党的腐败使中国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儿童也灾难重重。8月1日,父亲在上海《新闻报》上发表文章呼吁各界人士都重视和关心儿童,这一呼吁后来被称为“九条宏愿”:“一、愿全国儿童从今日起,不论贫富,不论智愚,一律享受相当教育,达到身心两方面最充分的可能发展。二、愿全国盲哑及其他残废儿童,都能享受到特殊教育,尽量地发展他们天赋的才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分子,同时使他们本身

7、能享受到人类应有的幸福。……九、愿全国慈善家和一切成人们,对于凡百救济事业,先从儿童做起,遇到危险,先救儿童。”“凡百救济事业,先从儿童做起,遇到危险,先救儿童。”这样的话父亲可不是随便说说。1945年初,日本侵略者沿赣江南下,一时赣州吃紧。在这之前的8个月,父亲刚刚带着幼师二百多师生从泰和撤退到赣州,至今又不得不再度迁校。可是当时要钱没钱,要粮无粮,交通工具又没有着落。当时赣州大、中学校的作法是纷纷就地解散,幼师的同学听说后十分着急。父亲说:“我是一校之长,我就是讨饭也要带你们一起走。”父亲去找当时赣南行署专员,要求他签发重庆教育部拨给赣州各学校的

8、100万元迁校费,但是那人拒不签付。父亲气急无奈,愤然离去。后来通过朋友向青年会和圣公会借到了8万元,但是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