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久霖的失败与中国企业家的焦躁症

陈久霖的失败与中国企业家的焦躁症

ID:22743078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1

陈久霖的失败与中国企业家的焦躁症_第1页
陈久霖的失败与中国企业家的焦躁症_第2页
陈久霖的失败与中国企业家的焦躁症_第3页
陈久霖的失败与中国企业家的焦躁症_第4页
陈久霖的失败与中国企业家的焦躁症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久霖的失败与中国企业家的焦躁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陈久霖的失败与中国企业家的焦躁症

2、第1内容显示中  焦躁猛于虎:对陈久霖失败的心理分析  2005年6月3日,普华永道公布了中航油巨亏的调查报告。此报告一出,使中航油前任总裁陈久霖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与成功的诱惑一样,对失败的恐惧同样容易令人心态失衡。陈久霖在期货投机的压力逼迫之下,不断加大豪赌筹码可以说是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焦躁症:对成功的过度渴望反而使成功变得越来越远。当豪赌的勇气忽然消失之后,“江湖企业家”陈久霖这时才发现自己已经大势已去。  虽然中航油(新加坡)9亿新元的巨亏不会对其母公司中国航油集团造成毁灭性的后果,但事件却引发新一轮对企业家素质的讨

3、论热潮——从陈久霖事件、创维的黄宏生事件、伊利的郑俊怀事件、再到时间更早的史玉柱兵败事件,虽然这些优秀企业家涉事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我们深究事件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虽然他们都是成功者,但对于成功更上一层的渴望程度超出了对商业规则的遵守力度,焦躁是他们共同的心理倾向,而当企业领导者患上焦躁症,企业的发展就容易步入歧路。  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历程看,陈久霖事件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反映出许多中国企业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难以自控的焦躁症。陈久霖倒下了,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没有停止:为什么有如此多优秀的企业家,或受利益的诱惑、或受发展的压力、或受豪赌心态的怂恿,总是难以规

4、避产生焦躁心态,最终令企业在战略决策上步入误区?  因为焦躁,所以迷失,继而失败——这种逻辑导向虽然不能简单概括企业之所以失败,但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角度: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果领导者无法抑制自己的焦躁心态,就可能忽视基本的商业规则与市场风险,而做出错误的战略决策,令企业走上歧路。焦躁猛于虎,企业的兴衰起落,往往就在领导者的这一念之间。  焦躁症:企业发展中的隐性陷阱  十年前,王君靠着向亲朋好友借贷来的十万元创办了一家电脑软件公司。由于看准市场机会,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王君的公司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公司成立第一年就获得不俗的业绩,公司规模也迅速扩展。此后几年

5、时间中,公司发展一直稳中求胜,在业界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作为创业者的王君,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  由于身处高科技行业,随着行业技术的快速变化、竞争形势的不断严峻,王君感觉压力越来越大。在一次大客户招标会上,王君原本以为凭着公司实力肯定能独占鳌头,没想到半路上冒出更强劲的竞争对手将订单横刀夺去,这对王君的自信心是很大的打击。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在王君心中滋生,一向做事有条不紊、镇静自如的他开始被一种挥之不去的焦躁感所困扰。  在这种焦躁感的逼迫之下,王君开始对公司员工施加压力,要求他们不断加班加点,恨不得所有人都只是干活而不需要休息;无休无止地开会讨论公司各种发展机会,

6、不断对公司的策略发展方案进行改动,希望能够看到短期成效;对所有员工提出更严格甚至是苛刻地要求,不允许任何人有犯错的机会——王君试图用百分百的要求打造出百分百的公司竞争力,让公司在竞争中求胜。  令王君不解的是,这一切的努力都没有取得如期成果。在他吹毛求疵的严格要求下,整个公司的创新精神受到重挫,员工们不求有功只求无过。另外,王君的焦躁情绪为整个公司的氛围蒙上一种人为的紧张:在他面前,员工们如惊弓之鸟生怕由于一点点失误而受到斥责。在汇报工作时,公司高管尽量选择用美化的词语去报告工作,而不直言工作过程真实存在的缺陷与危机。更糟糕的是,公司几名核心骨干由于受不了王君的“高

7、压”政策而辞职,公司的发展受到影响。  焦躁症之于王君已经成为一种无法自控的病态心理。为了迅速扩大公司规模,强化公司实力,王君不顾公司元老的劝说,开始走上大规模并购的道路——按照王君的思维,当年思科也是靠着不断的并购成为业界的老大。思科能成功,我们同样能成功。  王君花费几千万购入了几家企业,并没有如他所希望的那种产生协同效应。这些没有经过仔细调查兼并回来的企业,有的由于原先隐匿了糟糕财务状况、有的则与兼并方在企业文化上格格不入,有的企业被兼并之后骨干人员大批流失——当王君醒悟到自己在企业发展道路上过于急躁、决策太过冒进时,企业已经深陷于困境无力回天。  从一无所有

8、到拥有一家大企业,王君用了整整十年时间。而从成功步入失败却只有短短一年时间。对成功的过于急切追求,使焦躁症如影随形般地左右着领导者的决策。这种只求短期效应的焦躁型管理风格让企业步入了一种隐性的陷阱:企业发展就如人的成长一样,如果忽视了某些先决条件,揠苗助长的结果往往是欲速而不达,反而伤了企业元气。而一味追求公司近期产出,不考虑企业远期价值,只会让企业走上发展的歧路。  焦躁症让中国企业无法长大  似乎没有哪一刻可以像今天一样,中国的企业获得了如此多的发展机会: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庞大的内需市场、高素质的人才大量供给……无数的利好因素让中国企业取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