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茶馆休闲业的消费认同

成都市茶馆休闲业的消费认同

ID:22754919

大小:5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31

成都市茶馆休闲业的消费认同_第1页
成都市茶馆休闲业的消费认同_第2页
成都市茶馆休闲业的消费认同_第3页
成都市茶馆休闲业的消费认同_第4页
成都市茶馆休闲业的消费认同_第5页
资源描述:

《成都市茶馆休闲业的消费认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成都市茶馆休闲业的消费认同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以休闲、娱乐为主的都市休闲产业逐渐兴起。本文以成都市都市休闲业之“茶馆”消费为对象,在消费认同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根据相关实证资料,分析理解了茶馆消费认同的社会学意蕴。  关键词:休闲业;社会分层;消费认同。  一、休闲学的相关概念。  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时间结构不断调整,闲暇时间不断延长,社会劳动时间的统一及公休制的出现,使“真正的大众休闲文化时代开始了”[1]。闲暇、休闲、休闲消费、休闲产业等与休闲学相关的概念被更多提及。  在凡勃伦看来,闲暇是指非生产型消费时间,在此时

2、间中人们进行生活消费,参与社会活动和娱乐休息[2]31-34。马克思和恩格斯则强调,闲暇是摆脱各种社会责任之后的剩余时间,而且这种时间不被直接生产劳动吸收,主要用于娱乐、休息和满足个人精神文化需要,闲暇的本质是自由。[3]休闲是指“时间”、“活动”、“存在方式”和“心态”四种语境的综合。戈比(GeoffreyGodbey)对“休闲”的定义被广泛认可,其定义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休闲能使个体以自己所热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进行活动;休闲能激起内心的热爱;休闲可为个人信仰提供基础”[4]。陈来成认为,休闲消费是指人们在闲暇时

3、间里消耗休闲产品和服务的行为过程,这是为了满足休闲需要而自由参与的能动过程。[5]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休闲消费可分为满足生理需要的休闲消费、满足健康娱乐和精神需要的休闲消费以及满足自我发展需要的休闲消费。休闲消费主要体现在后两个层次上。城市化以及商品生产规模化为主的经济模式的确立,为休闲消费的产业化提供了物质前提。休闲产业是指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为目标的,以旅游业、娱乐业、体育健身业和文化传播业为主体而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6]。  实证调查[7-8]和理论研究[9]都表明,消费与社会认同是一种双向建构的关系:消费分化体现阶层分化,构建不同社会阶层的个体身份认同;同时

4、,意识到自己处于某种阶层的认同感会引导个体消费行为。  在伍庆看来,“现代性所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人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得自我认同,对自己进行恰如其分的定位。在消费社会中,消费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行为,承担起了建构认同的任务。”他还从“消费对象符号化”、“消费行为内在化”、“消费主体大众化”三个方面论述了消费建构认同之可能。[9]。  二、消费认同的相关研究。  “休闲”消费在1899年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发表后进入学界视野。对消费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进入社会学研究领域,并且主要有消费行为和消费文化两个主要研究范式。汪和建和朱国宏认为,“消费行为社会学”应侧重可操作化的消

5、费者购买行为及影响这种行为的家庭、社会阶层、社会群体、文化等社会学因素。鲍德里亚、布迪厄和鲍曼等学者则尝试以“消费文化”为研究范式,侧重消费的符号意义、文化建构和感受过程,探讨当代消费社会的性质。[10-11]王宁将“认同”视作这两种范式的整合中介和“元话语”。[12]由于人们可以以社会文化因素为背景,通过消费行为获得身份认同,同时身份认同又会反作用于消费行为,所以研究开始转向消费心理,比如“认同”。学者将认同分为了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前者比如安东尼·吉登斯,在他看来,认同是个体的社会定位过程。他说:“一种社会定位需要在某个社会关系X中指定一个人的确切‘身份’。‘定位过程’是某

6、种社会身份,它同时蕴含一系列的特权和责任,被赋予该身份的行动者会充分利用或执行这些东西;他们构成了与此位置相连的角色规定”[13]。后者比如韦克斯,他认为:“认同是关于归属的,即关于你和一些人的同一性,以及你和他者的差异性。认同也是关于你的社会关系,给你的个体性以稳固的所在感”[14]。也有学者对消费认同的影响因素做了深入研究,比如将消费认同与经济资本、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等身份认同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15]。  综上可见,进入工业社会以来,消费品的社会意义就不再局限于其使用价值了,无论是马克思认为的“交换价值”,还是鲍德里亚认为的“符号价值”。总之,消费品开始蕴含广泛的社会学意蕴

7、了[7]20。  三、成都市茶馆休闲业的消费认同分析。  自古享有“扬(州)一、益(成都)二”美称之一的成都向来被称为“休闲之都”,这是因其具有区位优势、良好的休闲产业基础和文化基础。茶馆休闲业是以家庭或社区为参与主体,以都市公共空间为消费物质基础,融合当代休闲文化,开展棋牌、歌舞等休闲娱乐活动。无论是在城区大街小巷,还是在城郊景区或场镇,茶馆(统称)已遍地开花。本文除了根据非结构性访谈记录和参与观察之外,还采用姚建平对我国中部省份C镇的消费认同[7]和车韵飞于2003年对成都茶馆的实证调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