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件(全面整理版)

教育学课件(全面整理版)

ID:22760782

大小:268.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0-31

教育学课件(全面整理版)_第1页
教育学课件(全面整理版)_第2页
教育学课件(全面整理版)_第3页
教育学课件(全面整理版)_第4页
教育学课件(全面整理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课件(全面整理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育学课件第一章教育的历史与教育的本质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论;2.生物起源论;3.心理起源论;4.劳动起源论;5.生活起源论。(二)原始形态的教育1.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2.教育与宗教等活动联系密切,教育具有宗教性3.教育对象没有等级的区分,教育无阶级性(三)古代形态的教育1、出现了学校教育,教育目标狭窄;2、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教育具有阶级性;3、教育内容封闭,以伦理道德、宗教经典为主要内容,4、教育方法机械,进行呆板的知识传授和强迫的道德灌输5、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获得了初步的科学教育认识古代教育思想(一)中外古代教育思想的

2、萌芽这是一个漫长的阶段。在欧洲,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6世纪(即从古希腊到资产阶级革命前)约2000年;在我国,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即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末年)约2500年。教育思想基本特点:(1)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和总结,但这种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2)对教育的论述已经不少,但这些论述还散在哲学、伦理等著作中,还没有形成教育学的话语体系。孔子教育思想¡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

3、、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泰勒说:“孔子的价值观念,超越国界,超越时代,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1988年1月,世界各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会,会议传出声音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是宋国贵族,避难迁鲁。他出生时,家世已经没落。年轻时做过季孙氏的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繁殖

4、牲口)等。三十多岁到齐国,几年没有得到齐君的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五十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都城行政长官)升任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后又曾周游宋、卫、蔡、齐、楚等国。孔子的弟子曾将他的谈话和他与门徒的问答,辑成《论语》一书,这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

5、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

6、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7、“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但我个人认为对于中国而言,其影响至深的是教育。被誉为“万世师表”¡杏坛¡“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后世就以杏坛指代讲坛、教坛甚至“教育”这个职业世界上也很认同孔对教育的影响。2005年9月29日,联合国正式批准在全世界设立“孔子教育奖”,褒奖世界上对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1974年,美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