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岩(土)体稳定性及工程地质分析

斜坡岩(土)体稳定性及工程地质分析

ID:22761570

大小:7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31

斜坡岩(土)体稳定性及工程地质分析_第1页
斜坡岩(土)体稳定性及工程地质分析_第2页
斜坡岩(土)体稳定性及工程地质分析_第3页
斜坡岩(土)体稳定性及工程地质分析_第4页
斜坡岩(土)体稳定性及工程地质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斜坡岩(土)体稳定性及工程地质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斜坡岩(土)体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1基本要领及研究意义斜坡或边坡在形成过程中,其内部的应力状态也将发生变化,引起应力重分布→应力集中→斜坡变形、破坏→危及安全。斜坡变形、破形或多样:崩、滑为主要、剧烈的形式。斜岩土体稳定工程地质分析的重要任务是:*斜坡稳定性评价和预测*设计合理的边坡及制定有泖的斜坡整治措施2斜坡岩体应力分布特征2.1斜坡应场的基本特征斜坡形成后引起斜坡临空面周围卸荷回弹,在坡面附近造成应力重分布,其特点如下:(1)最大重应力近于平行临空面,最小重应力近于与坡面正交。(2)坡脚剪应力集中形成剪应力增高带,坡顶附

2、近出现拉应力。(3)最大剪应力迹残由原来的直线变为近似圆弧线,并凹向临空面(4)坡面的实际径向压力为零。远离斜坡面的岩体内,地应力逐渐恢复状态。2.2影响斜坡岩体应力分布的重要因素a.原始应力状态b.坡形c.岩体特征和结构特征对均质体而言,岩体弹模,泊松比对斜坡应力分布影响不大。对斜坡应力分布影响最大的是岩体结构特征,斜坡附近的结构面往往是应力集中的部位。易于变形或破坏。3斜坡的变形与破坏斜坡破坏:系指斜坡岩体内已形成贯通性的破坏面从而使分割的岩体整体破坏。在此之前的斜坡演进过程称为变形。变形→破坏→继续运动3.1斜坡变形的主

3、要方式a.卸荷回弹使原有结构松驰产生残余应力形成卸荷带:斜坡经卸荷回弹松驰,残余应力形成一系列的表生结构面,包含回弹松驰和表生结构面的岩带称为卸荷带。b.蠕变斜坡应力长期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缓慢而持续的变形,包括坡体内的局部破裂和产生的表生结构面。3.2斜坡破坏的基本类型斜坡破坏分类方案很多,按破坏物质的运动方式分崩塌和滑坡。3.2.1崩塌包括撒落、落石(坠落)、岩崩、山崩等多种形式。规模大小不一。脱离母体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这一过程叫崩塌。a.崩塌的发生条件①坡形。高陡山坡,一般55º以上。②岩性。坚硬岩体,抗风化能力较

4、强,岩体中有规模大,间隔大的节理发育。软硬相间岩体易形风化凹醋,上覆坚硬岩体易崩塌。③坡体结构。即岩层产状与坡面的关系,反向坡一般易形成陡坡,利于崩塌产生。④地质构造。节理、断裂对斜坡岩体分割、易于形成分离岩体,形成崩塌。b.崩落体的继续运动运动轨迹根据跳跃的运动轨迹,可以设计栏网位置及栏网高度。当条件合适时,崩塌体可形成碎屑流(气垫效应)。3.2.2滑坡a.滑坡要素斜坡的部分岩体沿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或带)以一定的加速度下滑,这一过程叫滑坡。滑坡的组成部分(要素)为:b.滑坡的分类有许多分类方案。按滑坡物分:覆盖层滑坡基岩滑坡

5、特殊滑坡——融冻、陷落按滑坡体厚度:浅层6m以内中层6~20m深层20~30m超深层>30m接规模:小型30万m3以内中型3万~50万m3大型50万~300万m3巨型>300万m3按形成年代:新滑坡滑坡按力学条件:牵引式、推移式c.斜坡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式主要根据斜坡变形破坏的力学机制,其变形、破坏可概括为五种地质力学模型,即:蠕滑(滑移)——拉裂式滑移——压致拉裂式弯曲——拉裂式塑流——拉裂式滑移——弯曲式称为斜坡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式,它表达了斜坡岩(土)体结构类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斜坡发展变化的内在力学机制,并在

6、很大程度上确定了斜坡最终破坏的可能方式与特征,达到系统评价预测斜坡稳定性的目的。4斜坡变形破坏机制与演化一、蠕滑——拉裂形成条件:中等坡度的均质斜坡,(似均质斜坡)碎裂岩中也可能发生此种类型的变形和破坏。变形发展过程:自坡面向斜坡内,由重力作用形成一剪切蠕变带,其中坡面位移最大,向深度逐渐递减。至位移逆减为零的位置,剪应力高度集中,此位置即为潜在滑移面位置。当剪应力集中达到岩体的拉剪强度时,该面剪切破坏形成滑面。在剪切蠕变形带发展过程中,坡顶出现自上而下扩展地拉裂缝。演变过程(以反倾斜坡为例)a.表层蠕滑岩(土)体向坡下蠕变,

7、后缘拉应力产生。b.岩缘拉裂通常形成反坡台坎,由于后缘拉应力释放,潜在剪切面上的剪应力集中程度加大。此外,外营力进入后缘拉裂缝,使斜坡条件进一步恶化,更加促进剪切面的变形。c.潜在剪切面剪切扰动。随剪切变形进一步发展,中部剪切带扰动扩容,变形体下半部隆起,随变形体沿剪切拢动带转动滑移,上部下沉,后缘拉裂缝闭合,岩体进入累进性破坏阶段,一旦剪切面被剪切贯通,滑坡发生。这种类型的滑坡可按瑞典圆弧法计算其稳定系数。二、滑移——压致拉裂形成条件:中等——陡的平缓层状斜坡,坡体内有水平向残余应力。演变过程:a.卸荷回弹阶段,坡体内残余应

8、力开始释放,岩层沿缓倾结构面缓回弹滑移,坡面形成齿状剪出。岩层内领固段或错段附近因拉应力集中而产生自下而上扩展的拉裂隙。b.压致拉裂面自下布上扩展阶段在大致平行坡面的重压应力作用下,拉裂隙端部被压致拉裂,裂纹扩展方向逐渐趋向于主压应力方面一致。这种压致拉裂缝向上扩展,直至达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