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戒儒学再兴中的“原教旨”倾向——贺麟不赞

警戒儒学再兴中的“原教旨”倾向——贺麟不赞

ID:22768632

大小:5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31

警戒儒学再兴中的“原教旨”倾向——贺麟不赞_第1页
警戒儒学再兴中的“原教旨”倾向——贺麟不赞_第2页
警戒儒学再兴中的“原教旨”倾向——贺麟不赞_第3页
警戒儒学再兴中的“原教旨”倾向——贺麟不赞_第4页
警戒儒学再兴中的“原教旨”倾向——贺麟不赞_第5页
资源描述:

《警戒儒学再兴中的“原教旨”倾向——贺麟不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警戒儒学再兴中的“原教旨”倾向——贺麟不赞《论语》、《孟子》是中国儒学资源的最古地层与原型,时至今日,儒学已经历多次重大层累过程:缘起于孔孟,成功于朱、王,发展于民国。思想的层累主要指因新时代递变,社会新阶层迭出,各时期思想家对原型思想的新认识、新诠释与新发展。当代新儒家是陆王心学的现代殿军。陆王心学是孔孟心性学与佛学的化合产物,民国心学是融会佛学、结合西学的结晶。再次融会佛学以熊十力人为代表。结合西学,开创新心学则以贺麟为代表。更新儒学,必须依靠西学,否则徒劳无功,为此贺不赞成中国本位文化的思想,甚至认为中国

2、儒学更新当重视对基督精神的汲取。西洋文化之输入,给儒家思想一个试验,一个生死存亡的大试验,大关头,则说明他实质上已在警戒文化建设中的中国式原教旨倾向。新儒家于宋明心学常投注格外的关怀,以心学为资源,创造性地更新传统,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这方面,贺麟(1902-1992)融合西学,开创新心学,以黑格尔、斯宾诺沙理论对阳明知行合一学说作适应时代的再阐述,别具特色。他的主要论著有《近代唯心论简释》(1942年)、《当代中国哲学》(1945年)、《儒家思想的新开展》(此文1941年8月发表于《

3、思想与时代》第一期,收入194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贺麟论文集《文化与人生》。)、《文化与人生》(1947年)、《论理学》(译著,1958年出版。斯宾诺沙原著。)一、无法赞成中国本位文化的思想贺麟心仪儒学,但他没有将儒学视为一成不变的宗教信条。他以为若要保持儒家新生命,不至于被日新月异的时代抛弃,就要对其进行大胆的更新再造。具体理由是:中国近百年来的危机,根本上是一个文化的危机:文化上的失调整,不能应付新的文化局势。中国近代政治军事上的国耻,也许可以说是起源于鸦片战争,中国学术文化上的国耻,却早在鸦片战争之前

4、。他以洗涤国耻的心情从事中国文化的更新事业。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他才提出新心学的理论。新儒学、新心学之新,指的就是对旧儒学的更新态度与更新结果。他说:二、新知行论新儒家向来对心学传统十分重视,贺麟也注意到这一点。他在《当代中国哲学》中,论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欧阳竟无、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汤用彤、冯友兰等人思想渊源,以为康有为虽思想多变,但一贯服赝陆王之学,谭嗣同也以陆王为依归。但他又评两人皆未能领略陆王本心精微穷观的工夫。梁启超也以陆王为是思想主体。章太炎提倡诸子之学,思想深刻而精微,其实是五四

5、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先驱。欧阳竟无融会儒佛,表彰陆王,成为一代大师马一浮兼备诗教、礼教、力学三种学问,为代表中国传统学说的仅存硕果。汤用彤学贯中西,通畅梵文、巴利文,在整理佛教史与玄学方面有独到之功。事实上贺麟自己也同样服膺陆王之学,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尤致敬意。贺麟建立新心学,从很大的意义上说,发自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意义阐说与精神升华。  知行合一说与王阳明的名字可以说是分不开的。王阳明之提出知行合一说,目的在为道德修养或致良知的工夫,建立理论的基础。他对于知行合一说之发挥,颇得力于他的第一个得意弟子,他的渊回,

6、徐爱的问难切磋。及徐爱短命死后,他便很少谈知行合一的问题。到他晚年他便专揭出致良知之教,以代替比较有纯理论意味的知行合一说。所以后来阳明各派门徒所承于他而有所发挥的,几乎全属于致良知之教及天泉证道的四句宗旨。他的各派门徒,对他的知行合一说,不唯没有新的发挥,甚至连提也绝少提到。此后三百多年内,赞成反对阳明学说的人虽多,但对知行合一说,有学理的发挥,有透彻的批评或考察的人,几乎一个代表都找不出。知行合一说是阳明一生学问最重要的命题。贺麟既感叹阳明弟子徐爱早逝,未能将知行合一说作进一步阐扬与发挥,也感叹后世学者对这

7、个重要命题注意不够:此后三百多年,竟然没有一个人对知行合一说作透彻的批评与考察,竟然找不到一个这方面的真正传人,实在可惜。他自认有承继传统的使命,立志作发挥知行合一精义的后世代表。(转载自fw.nseac.)对知行合一理论,贺麟领会到的重要一点是知行不可分:在时间上,知行不能分先后。不能说知先行后,亦不能说知后行先。知行合一乃指知与行为同一生理活动的两方面而言。知与行既是同一活动的两面,当然是两者合一的。若缺少一面则那个心理生理的活动,便失去为心理生理的活动。知与行原先是不可分的。即在概念上也不可分,即知行同义

8、。贺麟所论,直指阳明本意。王阳明《答友人问》云,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这一个工夫,须着此两个字,方说得完全无弊病。又说:凡谓之行者,只是著实去做这件事。若著实做学问思辩工夫,则学问思辩亦便是行矣。贺麟对阳明说也有发挥:一方面时间上,知与行不分先后;另一方面从生理角度看,知行也是同步出现的一个生理活动的两个侧面。他形象比喻,知与行犹如人手之手背与手掌,动则齐动,止则齐止,合二为一,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