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梦见重又归去》义

《我梦见重又归去》义

ID:22770358

大小:6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1

《我梦见重又归去》义_第1页
《我梦见重又归去》义_第2页
《我梦见重又归去》义_第3页
《我梦见重又归去》义_第4页
《我梦见重又归去》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梦见重又归去》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语文讲义第三讲教案一、教学目的:让学生加深对故乡、乡土、亲情的理解和感情。二、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分析,(其中课程导论10分钟,课文讲解30分钟)。2,课文《我梦见重又归去》、扩展阅读《辞别了我出生的屋子》朗读体会,教师讲评,共30分钟。3,简述中西方的田园诗、乡土诗。(10分钟)4,讨论:当代中国的乡土、田园、新农村。(10分钟)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含义,着重体会其中的乡情和乡趣。一、教学难点:领会课文中故园意象,领会游子在外和少年白头的独特时空意象;第三讲讲义乡情(陈刚编写)课文《我

2、梦见重又归去》(精读)《辞别了我出生的屋子》(泛读)一、文章背景1、作者艾兴多尔夫艾兴多尔夫-19世纪后期浪漫派杰出代表浪漫主义文学可以上溯到荷马史诗、中世纪骑士传奇,其发展源远流长。浪漫主义从18世纪产生到19世纪的繁荣,是法国大革命思潮催生的产物,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其提供了思想基础。19世纪浪漫主义有以下特点: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三一律”等)要求突破文学描写的范畴;抨击封建制度或资本主义制度的的罪恶现实;多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艾兴多尔夫是19世纪后期浪漫派杰出

3、代表。他厌恶资本主义制度,对现实不满,向往旧日美好的生活,渴望返回自然。他是德语文学中最优秀的诗人之一,其诗富有民歌特色,形式质朴,语言明快,基调乐观健康,与一般浪漫派诗人的朦胧、阴郁和神秘的诗不同。他的诗大多写自然景色,歌唱森林、河流、田野、山谷、星儿、月亮、夜莺、蓝天,富有民歌特色,质朴自然,乐观明朗。1837年出版的《诗集》(Gedichte)脍炙人口。2、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837年。从小就生活在举目森林、绿树成荫的故乡风光中的艾兴多尔夫,心底里对大自然有着一种独特的亲近。自然风光在他的笔下成为了

4、精神家园的象征和灵魂的归宿。古老的谷地,无牵无挂的躺卧,温柔的微风,这些清新而美好意象构成了艾兴多尔夫诗歌中的引力,即带他往记忆深处回溯的强大引力,脱离雪国般的寒冷现实的引力。可以说,他的诗歌恢复了人类心内那古老、甜蜜而又纯净的对于大自然的回应。二、课文分析第一节;诗人在温柔的梦乡中回想家园曾带给他的美好记忆第二节;诗人从梦里回到现实,迥异于梦中的美,现实惟剩一片寒冷的冰雪从根本上说,浪漫主义文学是一种“寻根”的文学。受到法国大革命的鼓舞,浪漫主义者先是无限狂热地追求一个崇高而遥远的目标(这个臼标被诺瓦

5、利斯象征性地描绘成一朵任何肉眼都看不见、香气却弥漫全世界的“蓝花”),继而在失望之余产生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寻根的渴念,于是产生了浪漫主义的“乡愁”。艾兴多尔夫在这首诗里以浓缩的形式表现了浪漫主义的全部憧憬和理想。从表现看,这首诗仅仅以对比的手法(“梦”与“醒”、“我的家园”与“异域他乡”)写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但究其实质,这种思乡之情更含有精神上的意义。“我的家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老家,而是诗人无限眷恋、无限憧憬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人与自然处在一种亲密无间的和谐之中,精神在这里就像在自己家园一样自由自在,“

6、无挂无牵”。。然而,为了追求某个遥远獸的目标,精神离开了它的家园,来到了“异域他乡”,寻求它的“蓝花”。许多年代过去了,“蓝花”还是可望而不可即,而精神已经疲惫不堪。凭借梦幻的翅膀,他回到了它的家园,发现“蓝花”就在自己出发的那个地方。但是,梦幻毕竟是梦幻。就像儿童长大成人后不可能恢复童年的天真一样,精神一旦成长,就永远不可能回复它的初始状态了。浪漫主义的“乡愁”由此产生。诗中的“我”,既是诗人自我形象的真实写照,也是浪漫主义精神的象征,它代表着无拘无束的漫游欲、对远方的向往、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理想的憧憬

7、。(诗歌鉴赏网:http://www.sgjsh.com,原文地址:http://www.sgjsh.com/a/ouzh/dg/20120825/2122.html)比较:诗人另外一首乡情诗:《思乡》你知道,在那边的树丛里  假寐着一种魔幻的力量,  深夜时分,好象在梦里一般,  花园会突然地开始歌唱。  有时透过了寂静的夜空  歌声悠悠地飘到我的眼前  这时我会从心底里  呵,我的兄弟,呼唤着你。  其它人是多么地陌生,  我惊恐地漂泊在异地他乡,  我们愿意一起漫游,  快快向我伸出忠诚的手来! 

8、 我们愿意共同迁徙,  直到我们风尘仆仆地  听着古老的魔幻之歌  跪倒在父亲的坟前。与《我梦见重又归去》相类似,《思乡》这首诗构成了“此域—异地”和“梦境—现实”的两方对立模式,此域之梦境充满了美好的遐想,可以随心所欲地游弋于古老的大自然,而异地的现实则充斥着陌生与惊恐。诗人在其中的形象也实现了从天真欢乐的自然之子到惊恐惶惑的异乡之客的转变。三、扩展阅读1、课下六月之夜(法)雨果当夏日的白昼退尽,繁花似锦的平原向四面八方飘洒着令人陶醉的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