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散文”类作品阅读指导(2)

“民俗散文”类作品阅读指导(2)

ID:22775243

大小:70.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31

“民俗散文”类作品阅读指导(2)_第1页
“民俗散文”类作品阅读指导(2)_第2页
“民俗散文”类作品阅读指导(2)_第3页
“民俗散文”类作品阅读指导(2)_第4页
“民俗散文”类作品阅读指导(2)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俗散文”类作品阅读指导(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民俗散文”类作品阅读指导(2)“民俗散文”类作品阅读指导(2)文章来自:学优网民俗佳节——“天地经纬”之阅读阅读前言民俗佳节类文章是从内容角度界定的,从文体特征看,它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以民俗学研究论文或介绍民俗风情的说明文形式出现的社会科学类文章,二是以“民俗散文”形式出现的文学类作品。阅读民俗佳节类文章,我们可以感知华夏文明如何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一脉相承,连绵不断;了解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了解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包容性;体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魅力;体会我们民族的独特的抒情方式。从高考现代文阅读的

2、选材看,近年来有许多篇“民俗佳节类”文章入选。如2005年北京卷中的《戏剧与戏曲》、2005年上海卷的《民间剪纸》、2006年江苏卷的《木版年画》、2006年山东卷的《干栏居》、2006年北京卷的《天坛之美》等都是以民俗学研究论文或介绍民俗风情的说明文形式出现的社会科学类文章;还有2007年全国卷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章、2007年湖北卷的《彩陶——中国远古文化的辉煌代表》、2008年福建卷关于“民间艺术”的文章,还有2006年重庆卷的《说村落》、2006年四川卷的《乡村的瓦》、2007年辽宁卷的《炉火》、2

3、008年上海卷的《灯笼红》、2008年上海春招卷的《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等,都是以“民俗散文”形式出现的文学类作品。这些选文都有较强的审美趣味,文笔优美,语言富于文采且风格别致,在阅读中既能获得关于民俗佳节的知识,又能得到美的熏陶。从命题形式看,一类是在第Ⅰ卷中社会科学类的文章,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一般由三道小题构成;一类是第Ⅱ卷中的文学作品阅读,主要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一般由四个主观表述的小题构成,也有一些省市的考题最后一题是多项选择题。从考查的能力点看,在第Ⅰ卷中的民俗学研究论文或介绍民俗风情的说明文阅读,主要

4、考查学生筛选处理信息和综合推断能力;第Ⅱ卷中“民俗散文”阅读,考查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主要涉及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三个不同层级的能力考核,重点考查分析综合与鉴赏评价两个层级,先是正确理解语义的问题,进一步则是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筛选出关键性语言信息,再进一步则是对这些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得出必要的结论,这三个步骤符合考生阅读的基本规律。从题目设计看,两类文章的命题形式都尽量考虑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思维过程,试题安排顺序也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名作共赏2008年高考福建卷第一题

5、“民间艺术与民俗生活息息相关”阅读详细参考:《说村落阎连科》阅读(2006年高考重庆卷)详细参考:阅读突破策略就阅读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及文学作品而言,“宏观把握,微观推敲”的阅读方法需要牢记。所谓“宏观把握”,就是要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大意。要解决以下问题:文体(包括细致的分类,如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人物、事件、行文线索、文章思路、大致结构、基本观点、感情主旨等。具体方法包括提要钩玄、眉批要点。所谓“微观推敲”,就是结合具体的题目推敲一段、一句、一词的含义及其关系。在考场限定的时间内,若想完全读懂一篇文章

6、似乎不现实,这就需要考生结合具体题目选择重点“推敲”。一、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从阅读材料中辨别各种信息,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是达到阅读目的的重要方面。“重要信息”包括:文章中的基本的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阐述、最能表达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文章所使用的重要材料。辨别和整合重要信息和材料,具体的要求有:能发现文中的有关信息和材料,能按要求分类整理信息和材料,能按要求捕捉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材料。文章来自:学优网民俗佳节——“天地经纬”之阅读阅读前言民俗佳节类文章是从内容角度界定的,从文体特征看,它包

7、括两种类型:一是以民俗学研究论文或介绍民俗风情的说明文形式出现的社会科学类文章,二是以“民俗散文”形式出现的文学类作品。阅读民俗佳节类文章,我们可以感知华夏文明如何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一脉相承,连绵不断;了解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了解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包容性;体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魅力;体会我们民族的独特的抒情方式。从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材看,近年来有许多篇“民俗佳节类”文章入选。如2005年北京卷中的《戏剧与戏曲》、2005年上海卷的《民间剪纸》、2006年江苏卷的《木版年画》、2006年山东卷的《干

8、栏居》、2006年北京卷的《天坛之美》等都是以民俗学研究论文或介绍民俗风情的说明文形式出现的社会科学类文章;还有2007年全国卷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章、2007年湖北卷的《彩陶——中国远古文化的辉煌代表》、2008年福建卷关于“民间艺术”的文章,还有2006年重庆卷的《说村落》、2006年四川卷的《乡村的瓦》、2007年辽宁卷的《炉火》、2008年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