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及道德反思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及道德反思

ID:22786375

大小:7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1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及道德反思_第1页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及道德反思_第2页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及道德反思_第3页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及道德反思_第4页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及道德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及道德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题目: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道德反思单位教育学院姓名权梧桐学号290261专业教育学原理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道德反思权梧桐[摘要]后现代主义文化以批判与反思现代主义所带来的罪恶为己任,在反对理性的形而上学的前提下,解构了传统的道德逻辑,为道德的发展开辟了新视域。但随着其走向道德虚无的极端发展,道德又面临了再次的危机,道德重构问题又摆在了我们面前。[关键字]后现代主义;非理性;道德虚无主义[作者简介]权梧桐,女,生于1987年1月,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研究,研究方向为德育(陕西西安710060)后现代主义始于现代化的资本主义社会,目睹了科学技术从为人类服务与

2、造福的工具沦落为资产阶级发家致富的、掠夺他人的御用工具,使科技和理性走向了人的对立面,人道和人权也服从于工具理性,人从理性的主体和人道主义服务的中心对象的位置沦落为工具理性和机器的奴隶,至高无上的人道、人权、人的价值变得一文不值了。这就抽掉了视自由和理性为生命主体的西方人开始恍然和迷失,把他们跑到了价值与信仰的真空地带。这时人们开始用怀疑的眼光重新审视现代文明,试图重新找到出路。这时,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一、后现代主义的道德逻辑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所带来的“单面人”是人失去自我,自主性和主体性严重丧失的写照,无论是管理者、指挥者、还是被管理者、生产者都已成为了机器的零部件,人们的生活、

3、消费、思想观念完全商业化,失去了自我的道德思考,在精神道德极度空乏之下产生了时尚化,媚俗化,这些只是没有思想的无意的符号复制。后现代主义认为要改变现状,就必须重新找到思维与道德的逻辑起点。1.反对中心,寻求差异性和不确定性后现代主义坚决反对本来意义上的本质与“形而上”,它指出,传统哲学总是假设有一个人无法更改的本质存在,人只要去发现、去认识这一本质就是了。德里达认为传统哲学的这种做法是“逻各斯中心主义”,是强调一种先天的“在场”,是应该解构的。利奥塔认为这是一种“元叙述”、一种“宏大的叙事方式”,是必须打破的,代之以一种“小型的叙事”。罗蒂也认为,不存在指导我们的中心的、永恒的、超历

4、史的框架和原则,人们不曾也不可能达到过绝对的基础,不曾也不可能得到过绝对的真理。因此,在后现代主义的观点里,“非理性”“非中心”作为思维的逻辑起点,意义就不可能像“在场的形而上学”那样由中心向四周散开,而是像撒种子一样,将“分延”的意义随处散播。参考冯俊等:《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7页在此,道德的绝对真理被消解掉,个性的差异和不同为社会所认同,存在的即是合理。1.反对真理符合论,认为真理是人们相信为真的东西“何谓真理”既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也是一个本体论的问题,因为对“何谓真理”的不同回答是和人们所持的本体论观点直接相关的。所以,罗蒂从其“后哲学文化”出发,对真理问题也做了一番论述

5、。罗蒂指出,“在大写的哲学中,有一个传统的冠以真理本性的意见分歧,异常如柏拉图所说的在神和人之间的论战。”【美】罗蒂:《后哲学文化》,15页罗蒂认为,在大写的哲学中,一种是柏拉图这样的大写的哲学家对真理的看法,他们越出了时空的界限,追求超验的东西;另一种是在伽利略表明时空中的东西受优美的数学规律支配以来,像霍布斯和马克思这样的大写的哲学家对真理的看法,即认为时空构成了唯一的实在,真理即是与这个实在的符合。但是,罗蒂从一个新的起点开始思考,真之为真不在于是否与实在相符合,人们无须费心费力的去追问一个陈述是与哪部分实在相符合、是什么使得它为真以及它是否要具备“应当”道德属性,也无须去费力

6、的追问一个陈述如果缺乏“应当”等道德属性是否就是“纯粹的意见”。真理没有本质,它只是用来表示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如对事物的赞同,而不表示对事物的某种说明。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87页因此,真是我们相信的东西。除此之外,希望真理有一个本质,希望理性认识、知识、思想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也有一个本质,这都是徒劳。2.从“非理性”到“新理性”,强调交往和共识哈贝马斯以“非后现代主义者”的身份挤入后现代主义者的行列。众所周知,他坚决的或激烈的反对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性并没有完成,而后现代性也是不可能的,但这恰恰预示了在后现代主义的讨论中出现分歧的可能性。也是后现代主义理论重构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

7、分。面对科学观和理性观出现了偏差,传统形而上学又大行其道的局面,德里达等后现代主义者彻底解构传统的理性观和形而上学,否定任何秩序、一般、普遍、共识、本体、本原、本质等。哈贝马斯也批判现代性,但是,他的批判路向却与后现代主义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哈贝马斯从“兴趣”入手。在他看来,兴趣参与认识,是连接认识主体与客体对象的中介,兴趣不同,主体便与不同的客体对象联系,从而残生不同的认识领域,创造出不同的观念。他把兴趣分为三类,分别创造了三种基本知识,即科学、形而上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