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1)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1)

ID:22786531

大小:191.5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31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1)_第1页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1)_第2页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1)_第3页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1)_第4页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1)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张家峁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第九章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第九章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9.1概况9.1.1位置与交通张家峁矿井工业场地位于井田东部边界以东约2.0km的考考乌素沟西侧河滩阶地上,处于塔峁村和七俱牛村之间,距神木县城36km。省道府(谷)~新(街)二级公路沿考考乌素沟,经柠条塔井田、本矿井工业场地北侧自西向东通过。9.1.2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及水文本井田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之南缘,属丘陵区。东部为黄土梁峁沟谷地貌,西部为波状沙丘地,地势开阔,梁峁区及沙丘区植被覆盖较好,主要以沙柳、沙蒿、柠条、沙打旺

2、等为主。井田所在位置属黄河一级支流窟野河流域。东西向穿越井田的考考乌素沟为窟野河一级支流,为长年性流水,于店塔乡注入窟野河内。9.1.3气象及地震本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悬殊。当年11月至次年3月为冰冻期,冻土最大深度146cm;最大积雪厚度12cm;元月初至5月初为季风期,多为西北风,多年平均风速2.5m/s,最大风速25m/s,年平均气温8.5℃,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28.5℃,年平均降雨量436.7mm,且多集中于7、8、9三个月;年平均蒸发量1907.2~

3、2122.7mm,是降雨量的4~5倍。本区地壳活动相对微弱,基本烈度为Ⅵ度。9.2总平面布置256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张家峁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第九章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9.2.1平面布置的原则1.贯彻建设部、国土资源部2009年发布的《煤炭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精神,全面规划,合理安排,集中设置,节约土地。2.在满足工艺布置和交通运输合理的前提下,力求路径短捷、作业方便,减少地面折返运输。3.场地布置功能分区要明确、合理,人流、货流通畅短捷,减少交叉。4.尽量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建设一

4、个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9.2.2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方案根据总平面布置的原则,及所选场地的地形地貌和外部关系,结合建设单位意见,对工业场地的总平面布置如下:工业场地按功能不同可分成生活区、行政办公区、生产区及辅助生产区。生活区:位于考考乌素沟东岸,府新公路的东侧,与主工业场地隔河布置,中间有进场公路桥相连,同时为了避免人流与府新公路的交叉,规划一座行人地下通道横穿府新公路。生活区内包括单身公寓、职工食堂、培训中心以及生活污水处理等设施。整个区域单独成区,远离有噪音和粉尘的生产设施,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环境优良。

5、行政办公区:位于主工业场地北部,包括行政办公楼和行政汽车库。办公楼背后为汽车库及外来车辆存放场地和救护队场地。办公楼座北朝南布置,楼前有开阔的场前绿化场地,采光通风条件良好;整个行政区域自成系统,远离噪音和粉尘污染源,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污染较小。主要生产区:位于主工业场地中南部,主要布置地面生产系统设施及构筑物,有主井驱动机房、原煤仓、1#转载点、原煤准备车间、块煤车间、预留末煤车间、矸石仓、浓缩车间、预留末煤系统浓缩机、地销产品块(末)仓、产品仓、2#转载点及各带式输送机栈桥,并以带式输送机栈桥与布置在工业

6、场地西侧的装车站相连。从主平硐提出的原煤向南进入原煤储存仓,然后向东北返由1#转载点经输送机栈桥向东进入原煤准备车间,经分选处理后的产品分别进入地销块(末)煤仓和产品仓,分别经汽车和铁路装车外运。洗选矸石经皮带栈桥至矸石仓装汽车外运。256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张家峁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第九章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选煤厂生产调度楼位于浓缩车间南侧,电气楼位于原煤准备车间南侧。辅助生产区:该区位于整个场地的中东部,主要布置有机电设备维修及材料储存系统的建筑物,该场地划分为毗连的南北两块。由综采设备库及矿井修

7、理车间和油脂库围合的院落为综采设备露天检修场地;由矿井修理车间和器材库房和材料库(含消防材料库)围合所的院落为机电设备露天检修场地,便于综采机电设备的存取、保养、检修和就近快捷下井。胶轮车库及保养间、坑木改制车间及规划水泥材料棚布置在主平硐井口房北侧,其院落中为支护材料露天堆场(露天场地面积:3470.00m2);胶轮车库及保养间呈“U”型布置,中间设有3200m2的露天场地,便于无轨胶轮车露天存放和集散并可快捷进出副平硐。由于副平硐布置在主平硐南侧,本次设计将浴室灯房任务交代联合建筑布置在主平硐井口房东侧,自设计

8、副平硐口起沿副平硐中心线向外作68.5m的明硐与联合建筑的机动车入口对接,由此可保证进出副平硐的人员、车辆安全、畅通并不受外部不利因素干扰。本场地35kV变配电场地布置在本场地最西北端,沿山脚布置,进线方便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下风向。井下复用水处理设施场地布置在主平硐井口房南侧、西侧紧邻准轨铁路路基,处理后的复用水下井或进矿井选煤厂主厂房均管路短捷。锅炉房布置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