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中国生态文学发展概观

近二十年中国生态文学发展概观

ID:22789368

大小:63.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1

近二十年中国生态文学发展概观_第1页
近二十年中国生态文学发展概观_第2页
近二十年中国生态文学发展概观_第3页
近二十年中国生态文学发展概观_第4页
近二十年中国生态文学发展概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二十年中国生态文学发展概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近二十年中国生态文学发展概观[摘要]中国生态文学受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西方社会思潮、生态文化思潮影响,作家面对环境恶化的严峻现实,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关注自然,书写自然,思索自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中国当代生态文学样式。经过二十年来的努力,创作上成果R益显著,理论研究逐渐深入,生态文学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上正在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道路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关键词]中国生态文学创作理论生态文学是以生命伦理、大地伦理为精神内核,在认识和关注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关于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文学作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谱写的

2、生命之歌。生态文学具有:与生态问题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通常是对破坏生态平衡的谴责和批判,对环境保护的维护与弘扬;生态文学作者一般视野比较开阔,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站在地球和人类的立场思考和书写;具有一种全球性、文化性的话语姿态;表现出超越人道主义的博爱情怀等特征。一、现实背景及文化渊源上个世纪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空间和生存境遇,也导致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全面割裂、疏远和冲突,人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和物质困境,为了拯救人类,拯救地球,生态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理论,受到全球众多学者的热心关注。

3、尤其是欧美作家的生态文学创作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震撼。可以说,西方生态文化、生态文学作品的引入,加快了屮国当代生态文学发展的步伐。生态文化是文化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种延伸和创新,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侣导绿色的生活方式和天人合一的伦理道德观念,使人们真正了解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生态文化,从狭义理解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如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法学,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等等;从广义理解是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生态文化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保护生态环境、追求生态平衡的

4、一切活动和成果,也包括人们在与自然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随着现代建设的发展,大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长期以来对环境保护的忽视,我国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却付出了生态环境恶化这一沉重的代价,废水、废气、废渣污染、腐蚀了河流、大气和上地,危害着人的身心健康,珍稀动植物迅速灭绝。酸雨、酸雾及“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让当代中国人不得不直面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于是一部分作家加入了“环保志愿者”的行列,他们拿起手中的笔,歌咏曾经美好和谐的大肉然,记录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加严峻的生态危机,预示生态危机其至会危及人类生存

5、本身,以文字的方式反复敲响生态警钟;引起人们对大自然的依恋,唤起人们的觉醒,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号召人们实实在在的行动。生态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揭露和鞭挞,对由丁各种原因所带来的骇人听闻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进行揭露,给予口诛笔伐,没有对这些事件的揭露就不足以警醒人心,也难以让麻木不仁的人真正觉悟。生态文学除了揭露和批判以外,还给置身现代后现代物质化生活屮的人们带来独特的美感,把人们的精神提高到一个新境界,热情讴歌那些关心生态环境、热心环保事业的人,用文字描绘大自然的美好及人与大自然美妙和谐的关系,让读者从情感、精神和灵魂的深处有所感悟。二、发

6、展历程及创作成果在过去的20年屮,屮国当代生态文学尽管发展迟缓,但富有良知的作家以重建生态家园为使命,仍然创作了大量很有价值的生态文学作品。近20年来生态文学走过了两个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为第一阶段,90年代到21世纪初是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作家大都运用散文随笔与纪实报告文学方式,大量报导揭露令人震惊的生态环境惨遭破坏问题,这是中国文学对环境危机的最初呐喊,是对挽救生态环境的急切呼声。进入第二阶段,生态文学由纪实文学、散文随笔扩展到小说、诗歌及戏剧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生态文学的创作队伍也逐渐扩大,包括冯牧、萧乾、汪曾祺、王蒙、韦君宜

7、、黄宗英、李国文、从维熙、张洁、邵燕祥、赵大年、叶楠、张贤亮、刘心武、蒋子龙、陈建功、张扬、徐刚、张抗抗、张炜、龙凤伟、余华、池莉、陈桂棣、郭雪波等,一大批老中青作家投身于生态文学,写出了不少引人注目的好作品。第一个时期:主要以纪实形式反映生态环境问题,社会批判意识强烈,以沙青、徐刚等作家为代表。沙青在1986年发表的第一篇全景式生态报告文学《北京失去平衡》,当即引起文坛关注,获得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作品从北京缺水的严酷现实写起,揭示“一切生灵赖以生存的水,在北京已被榨取到惨不忍睹的地步”。作者指出这一危机既是天灾,更是人祸一一工业消耗、

8、环境污染、不合理的农业结构、严重的资源浪费、无序的规划等,都在疯狂地掠夺与浪费着北京的水资源。作者通过实地采访,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揭示出缺水的严酷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