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对黄土地基抗液化性能的影响

强夯对黄土地基抗液化性能的影响

ID:22793346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1

强夯对黄土地基抗液化性能的影响_第1页
强夯对黄土地基抗液化性能的影响_第2页
强夯对黄土地基抗液化性能的影响_第3页
强夯对黄土地基抗液化性能的影响_第4页
强夯对黄土地基抗液化性能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强夯对黄土地基抗液化性能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强夯对黄土地基抗液化性能的影响-->摘 要:岩土工程论文代写通过野外剪切波速测试、室内动三轴试验和微结构扫描对强夯黄土地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强夯有利于提高黄土地基的抗液化性能,但不能完全消除黄土地基的液化,对黄土地区的强夯施工作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关键词:强夯;剪切波速;动三轴试验;黄土地基;抗液化1 引言尽管黄土的液化还未列入现行抗震规范,但国内外的震害和室内液化试验表明其存在[1,2,3,4],且随着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活用水的增加以及农业灌溉面积的增加,湿至饱和的黄土范围也会增大,一旦地震来临,必有可能加重其震害,因此,需要继续进

2、行这方面的研究。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是将80~400kN的重锤起吊到10~40m高度后让其自由下落,对土进行动力夯实,以提高地基强度,降低地基压缩性和消除湿陷性。本文选择330kv兰州东郊变电所强夯地基,对强夯前、后黄土地基的抗液化性能进行试验研究。1.1 场地的工程地质概况及地基处理方法该场地位于兰州东岗桃树坪以东500m处的柳沟坪上,场地地层主要为黄土状粉土,其分布广、厚度大(32.3m),具有湿陷性,其物性指标见表1。下伏卵石层,其埋深为32.3~32.8m,厚度约为10.0m。经过反复论证,最后决定330kV兰州东郊变电所地基处理普遍采

3、用强夯,局部重要建(构)筑物基础采用桩基,穿透湿陷性黄土,桩端进入卵石层。试验主夯采用500kN履带吊车配有龙门架和自动脱钩装置,拍平夯采用250kN履带吊车,配备有双支腿副杆。6000kN•m能级采用460kN重圆形夯锤,锤底直径2.7m,底面积5.72m2。锤底静压力80.52kPa。3000kN•m能级采用177.9kN重圆形夯锤,锤底直径2.5m,底面积4.90m2。锤底静压力36.25kPa。为取得最佳夯实效果,夯前采取增湿措施,使基土的含水量在最优含水量范围(10%~16%)。两种能级下的最佳夯击次数均为13次(

4、见图1)。该图中的系列1指能级为3000kN•m,系列2指能级为6000kN•m。强夯点间距对3000kN•m能级为1.5~1.7倍的锤底直径,其有效加固深度为4•5m,总夯沉量为1•65m;对6000kN•m能级为1•4的锤底直径,其有效加固深度为7•5m,总夯沉重为1•9~2.1m。夯点按正三角形布置,隔点跳打。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对3000kN•m不大于5cm;对6000kN•m不大于10cm。拍平夯采用2000k

5、N•m能级,每点4击,一夯压一夯1/3底面直径。1•2 强夯的效果评价通过上述处理,3000kN•m能级和6000kN•m能级的强夯分别消除了0~4.5m和0~7.5m范围内黄土的湿陷性。两种能级强夯引起的夯前、后土性主要指标变化分别见表2和表3。从该两表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强夯引起了干容重的增大、孔隙比的减小、湿陷系数的减小和标贯击数的增大。说明强夯法在处理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和提高地基承载力方面是有效的。2 强夯黄土地基的抗液化评价2.1 强夯黄土地基的剪切波速测试依据有关研究[5],目前已有40多个液

6、化判别式或方法,但常用的有标准贯入法、双桥静探法和剪切波速法。如前所述,强夯黄土地基的标准贯入击数的明显提高即表明其抗液化性能得到了增强。由于条件所限,未能进行双桥静探试验,只能对强夯黄土地基进行剪切波速测试,其测试结果见图2的(a)和(b)。从图中可明显看出,强夯大幅度地提高了黄土地基的剪切波速,具体结果是在该两个能级夯区的8m深度范围内,黄土的剪切波速分别由212~246m/s和214~248m/s提高到224~429m/s和294~398m/s。由于在地基液化判别方法中存在临界剪切波速值[6],即大于某一剪切波速值后即可判为不液化,因此,剪切

7、波速的提高也是强夯使黄土地基的的抗液化性能增强的证据之一。2.2 强夯黄土地基的室内液化试验众所周知,强夯法由于其施工简便、工效高等特点而被广泛地用于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性以及提高地基承载力等工程实践。但经过强夯后的黄土地基的抗液化室内试验方面的研究却开展很少。为此,在经过6000kN•m能级强夯处理后的黄土地基制取两个原状试样,在试验室对其饱和后,施加两种不同强度的正弦循环荷载,同时记录在动荷载施加过程中试样的孔压及应变的变化过程。两个试样液化试验的原始记录曲线分别见图3中的(a)和(b)。图中的σd、u和ε分别代表动应力、超孔压和动应

8、变。将其试验结果整理后绘制于图4和图5中。从这两图中可知,经过6000kN•m能级强夯处理后的黄土试样在不同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