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胜县不同海拔区域水稻主栽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

永胜县不同海拔区域水稻主栽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

ID:22796073

大小:6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1

永胜县不同海拔区域水稻主栽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_第1页
永胜县不同海拔区域水稻主栽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_第2页
永胜县不同海拔区域水稻主栽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_第3页
永胜县不同海拔区域水稻主栽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_第4页
永胜县不同海拔区域水稻主栽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永胜县不同海拔区域水稻主栽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永胜县不同海拔区域水稻主栽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摘要通过对永胜县水稻主栽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以及不同海拔地区稻瘟病发病调查,总结出永胜县稻瘟菌流行发展的规律与趋势,以期为永胜县水稻抗病品种合理布局与轮换及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右,如存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己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稻瘟病;水稻主栽品种;抗瘟性鉴定;不同海拔;云南永胜中图分类号S435.111.41;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7)0

2、9-0119-02现代稻瘟病的研宄从口本开始,1922年佐佐木就稻瘟病的生理分化现象进行了首次报道。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研究者利用12个鉴别品种将日本的稻瘟病菌划分成18个生理小种。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对稻瘟病菌的生理小种进行研究,但系统的研究主要是在1976年后。我??稻瘟病菌生理小种联合试验组匕筛选出存代表性的7个品种作为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为水稻抗瘟育种和抗癟品种的合理利用奠定了基础[1]。云南省具有很长的水稻种植历史,而稻瘟病最早是在1956年被报道出现的。在进入20世纪后,随着单一现代高产品种代替传统品种在云南不断推广种植,稻瘟病很

3、快成为云南省发牛.面积最大、危害最为严重的水稻病害[2]。抗病育种作为抗稻瘟病以及提高产量的最常用方法曾一度很好地控制了病害的发展。但是这些单基因或寡基因抗病品种在迅速推广、大面积种植后形成强大的选择性压力,田间稻瘟病菌生理小种迅速变化,攻克抗病品种,使之丧失抗性。1973年后,段永嘉、朱有勇、王云月等利用我国的7个鉴别品种及云粳9号、8126、云玉1号等7个云南辅助鉴别品种对云南省稻瘟病菌的生理分化及动态变化开展大景研究。而后,范静华、李成云、李进斌等人利用多套水稻鉴别品种对云南各地生理小种的变化进行检测[3-4]。丽江市永胜县作为云南省24个商品粮基地县之一,是

4、丽江市主要粮食产区。水稻是永胜县的重要作物,也是当地居民的主食之一。永胜县水稻种植面积9085hm2,海拔1063〜2250m区域内均有种植,复杂的气候给水稻病害统防统治带来挑战。本试验通过对永胜县水稻主栽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及不同海拔地区稻瘟病发病调查,总结出永胜县稻瘟菌流行发展的规律与趋势,为永胜县水稻抗病品种合理布局与轮换及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从2010-2011年云南省五大稻区水稻主栽品种和主推品种田块采集的稻瘟病标样上分离得到稻瘟病单孢菌株,并从中选取在云南省占主要优势的6个生理小种菌株:ZA1、ZB1、ZB7、ZB23、Z

5、C15、ZG1。1.2供试水稻品种试验中收集了2012年永胜县7个主栽品种作为测定材料:楚粳28、凤稻19、永粳2号、靖粳20、丽粳11、滇屯502、梅迟8号。1.3不同海拔区域内稻瘟病调查分别选取高海拔粳稻区永北镇(2095.5m)、中海拔籼粳交作区六德乡(1645.8m)、中海拔籼稻区三川镇(1558.4in)、低海拔籼稻区期纳镇(1456.3m)。在黄熟期进行穗瘟调查,按品种的病情程度,选择有代表性的轻、中、重3个类型田,每块田5点取样,每点查20丛,即每块田查1⑻丛。按穗颈瘟病情分级指标进行分级(0〜5级)(表1),如实记载调查结果。通过调查田间穗瘟的发病情

6、况,根据表2进行品种抗性划分。发病率计算公式:1.4永胜县主栽水稻品种的稻瘟菌抗性评价1.4.1育秧。将供试品种先浸种24h,再用2%福尔马林溶液消毒2h,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进行催芽。催芽后选取发芽良好的种子单粒条播于盛有肥沃土壤的育苗盘内,苗间距为5cm左右,每个品种播10株,设3次重复。接种前3〜5d追施氮肥1次,待秧苗长到三叶期时供接种使用。1.4.2接种体的制备。根据试验要求选用所需生理小种(ZA1、ZB1、ZB7、ZB23、ZC15、ZG1)的菌株,将单孢菌株活化,在无菌室内,将若干菌丝移至产孢培养基(培养基配方:米糠20g,琼脂20g,蒸馏水1000

7、mL),26°C恒温下培养8〜10d,光暗交替。待其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后用无菌水洗下孢子,过滤,搅匀,加入0.02%吐温20。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稻瘟病菌产孢情况,用血球计数板将孢子悬浮液浓度调节至约1乂105孢子/11±,作为苗期喷雾的接种体。1.4.3接种方法。在稻苗长至三叶一心期,把配制好的孢子悬浮液采用喷雾法(喷雾量为30inL/百株接种体)在接种箱中接种,于26〜28°C下,黑暗保湿(相对湿度95%)24h,然后将育苗盘移至25〜30°C、相对湿度〉95%的高湿环境下培育。1.4.4病情调查与抗性评价。接种后6〜8d记载发病情况,记载的标准主要根据病斑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