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唯物主义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浅谈历史唯物主义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ID:22797412

大小:5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1

浅谈历史唯物主义向“生活世界”的回归_第1页
浅谈历史唯物主义向“生活世界”的回归_第2页
浅谈历史唯物主义向“生活世界”的回归_第3页
浅谈历史唯物主义向“生活世界”的回归_第4页
浅谈历史唯物主义向“生活世界”的回归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历史唯物主义向“生活世界”的回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历史唯物主义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定位之争,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已经开始,延续到正统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纷争,之后在苏联哲学中形成一个形式化的定论。近年来随着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质疑,历史唯物主义究竟是哲学还是实证科学又成为当前学界的一个重要学术问题。探讨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与传统哲学之间的延承与断裂,明确马克思自身将人本主义哲学融人实证科学的思想脉络,并在当代哲学的视域下,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彰显唯物史观的现代性意义。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旨趣:在哲学与实证科学之间  从思想

2、自身的发展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并未明确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性质,但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历史唯物主义迅速向实证科学方向发展。当然,这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既有文本的依据,也有相关思想的引导。如梅林在《保卫马克思主义》中就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以最后真理为其终点的体系;它只是研究人类发展过程的科学方法。  他的思想奠定了第二国际理论的实证主义倾向。但在20世纪初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突出了马克思思想中的辩证法和人本主义意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柯尔施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都表达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特质的承认及对实

3、证主义的批判。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阵营中,也有两种不同的理论在相互争锋,即对人本主义(哲学)的辩护和对实证主义(科学)的捍卫;而在结构主义先锋阿尔都塞的思想中,则表现为早期意识形态(哲学)的马克思思想与中后期科学(实证)的马克思思想之间的断裂。毋庸讳言,阿尔都塞的断裂说是对马克思思想旨趣的一个重要判断:虽然这一观点并未表明他正确理解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脉络,但它成为近年来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学科争论的重要引线。  问题的关键在于,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再到《形态》,这三个重要文本中所体

4、现的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形成与转变:正是在这三个文本的总体脉络与思想传承中,我们才能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传统意义上。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唯物辩证法、实践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在《形态》中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哲学思想,它们以逻辑前提的方式支配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历史唯物主义从研究方法而言是实证科学,但从思想根底来说则是马克思自身哲学体系的具体阐发与体现。  二、人本主义与实证科学的交融: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与发展的思想脉络  根据现实前提与逻辑前提的双重原则,我们可以从《形态》向前追溯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与发展的思想脉络。恩格斯曾经断言《提纲》是包含新世界观的第一个天

5、才文件,因此,《提纲》也被看成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实际上,我们再往前追溯到《1844年手稿》,更能够发现历史唯物主义自身思想的端倪及其所蕴含的哲学与实证科学的双重维度。  如所周知,在《1844年手稿》中,马克思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为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所笼罩,费尔巴哈的一些基本概念也是这一手稿的核心概念。但这并不表明马克思在该手稿中只是对费尔巴哈亦步亦趋,而无自身的创见。其实在很多核心思想上,马克思已经超越了费尔巴哈直观人本主义的束缚,而将实践的观点贯穿到对人及其现实境遇的考察之中,使自身的人本主义具有辩证法和实践哲学的内涵,从而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

6、思想基础。  虽然在《1844年手稿》中是人本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似乎只处于边缘的位置,实证科学在其中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概念体系,但在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和对费尔巴哈的思想阐发中,却有着相关性的表达。如他认为黑格尔的思辨哲学是非实证的,并非是从经验事实出发,而是从思辨出发的虚假的实证主义和批判主义:黑格尔的虚假的实证主义即他那只是徒有其表的批判主义的根源就在于此,这也就是费尔巴哈所说的宗教或神学的设定、否定和恢复,然而这应当以更一般的形式来加以考察。他还认为,费尔巴哈的伟大功绩在于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现实的科学。因为费尔巴哈不仅对国民经济学进行了

7、实证的批判,而且从费尔巴哈才开始了实证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批判。当然,马克思此时的实证概念及相关思想并非是实证主义意义上的经验判断,而是现实性、经验性、明确性与科学性的综合表达。他主要是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本质作出批判,希望能够通过哲学思想的实证化而实现哲学自身的现实化与世界化。  马克思虽然在《1844年手稿》中没有直接使用实证科学的概念,但他用人的科学这一概念来表达他对人本主义思想的实证性考量,如他在论述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时说道: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人是自然科学的直接对象;因为

8、直接的感性自然界,对人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