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青少年德育中的应用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青少年德育中的应用

ID:22803408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1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青少年德育中的应用_第1页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青少年德育中的应用_第2页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青少年德育中的应用_第3页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青少年德育中的应用_第4页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青少年德育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青少年德育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青少年德育中的应用----德育教育论文-->第一章引言德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行为,这一行为的产生与认知和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想要达成德育目标,仅仅关注行为本身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者的工作还应该包括从社会学习,道德判断,道德意识,自我反省等方面来助导受教育者道德行为的养成。对受教育者而言,本文将研究对象划定为青少年,是因为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在思想上有着其独特的性质,是德育各个年龄段教育对象中,最具有特点的群体。当前,青少年德育很难达成教育目标,恰恰是在以上这些环节中出现了不匹配的理论、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教

2、育者们迫切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符合青少年认知行为发展的理论帮助实现德育实效性有效提高,解决当前德育中青少年从认知到执行各环节出现的问题。注意过程其实就是认识的外化,人们通常会学习与自身道德认知相一致的行为进行学习。保持过程就是对榜样行为进行内化记忆的过程。生成过程是将前两个步骤获得的行为表征符号在主观能动性或环境诱导的作用下,外化生成与榜样行为相同或相似的行为。动机过程则是为生成过程服务的。......第二章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概述(一)三方互惠决定论三方互惠决定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它详细阐述了决定人类行为的各方面因素以及其之间

3、的关系。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B)并不是单向的环境刺激(E)的产物,即B=f(E);也不是个体认知(P)与环境(E)二者相互作用的副产品,即B=f(P,E);个体认知(P)、环境(E)、行为(B)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的,两两之间均存在着相互决定的动态关系”,[1]译者序如图1所示,主体与其行为之间相互决定,即个体的自我系统如信念、期待、目标以及情绪等决定论其行为方式;行为结果的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连个方面又决定了主体的情绪和信念等反应。主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主体对环境的感知和把握与环境对主体的影响。第三,环境是行为的对象和实现条件,决定了行

4、为的进度与方向,但行为也改变着环境。(二)观察学习理论保持过程。人们要将观察到的行为记住,才能实现“学习”的根本目的。因此,保持过程是影响观察学习的第二个因素。简单来说,保持过程就是将注意过程观察到的示范行为进行符号转化,形成便于记忆的语言或是表象的表征系统并对其进行多次的复述,便于加深记忆。生成过程。将保持过程产生的言语和表象转化为行为就是生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强化作用会对行为的外化产生强烈的影响。动机过程。在社会学习理论中,习得与行为表现是两件事。人们不可能把所有习得的表征都表现出来,当被习得行为没有什么功能价值或是带有很强的惩罚风险

5、时,这种转化就很可能不发生;当环境中更多的是积极的诱因时,先前未被外化的表征便会很快的表现出来。因此,找出相应的动机,促使被示范行为在观察者身上展现。第三章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在德育中应用的可行性...........................11(一)研究对象具有一致性..............11(二)研究方法具有共享性..........................11第四章当前我国青少年德育现状分析.......................................13(一)德育主体因素呈现的问题........

6、.................................13第五章社会学习理论解决德育问题的基本路径.........................25(一)解决德育的认知问题...............................25第五章社会学习理论解决德育问题的基本路径(一)解决德育的认知问题德育是塑造人灵魂的学科,与学校教育中的其他学科不同。简单粗暴的讲授法不能够很好的达成改变观念,塑造道德的作用。榜样教育则不同。在青少年德育问题上运用榜样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判断是非,分清善恶的能力。

7、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目的[38]。具体从以下几个面加强榜样教育:(1)加强家长的道德榜样示范意识。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进行德育,使父母自身成为榜样示范,道德楷模,无疑会影响孩子对道德行为的认知,从而起到德育的教育目的[39]。(2)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指的就是教师对学生道德行为上行下效的作用。因此,教师自身应做到严于律己,遵纪守法,文明举止,身体力行。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悄然无息中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二)解决德育主体思想问题自我调节能力是人对于行为

8、自主性的重要表征。班杜拉并不认为人在学习过程中是被动接受,没有选择和自身影响的。相反,他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是行为表现的决定性因素。青少年是在对环境中榜样示范的各种行为进行观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