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潜流湿地池型构建及净化能力研究

复式潜流湿地池型构建及净化能力研究

ID:22806454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1

复式潜流湿地池型构建及净化能力研究_第1页
复式潜流湿地池型构建及净化能力研究_第2页
复式潜流湿地池型构建及净化能力研究_第3页
复式潜流湿地池型构建及净化能力研究_第4页
复式潜流湿地池型构建及净化能力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复式潜流湿地池型构建及净化能力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复式潜流湿地池型构建及净化能力研究1前言1.1人工湿地概述人工湿地(constructed左右。对于湿地出水区设计时需兼顾湿地场址自身条件、湿地构型以及纳污水体特征等因素,采用沟排、井排等方式。在对湿地构型的研究中,有学者认为增补折流板可增加水流路径,以此提高停留时间,从而提高其处理效率。从工程实际得知,垂直流人工湿地一般采用穿孔管进水、收水系统一般位于基质层设置穿孔管。此外,为了最大效率利用系统填料,一般采用高位出水方式。现有人工湿地处理工艺有多种的组合改良方式如水平流-垂直流湿地系统、水解酸化-预曝气组合工艺、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

2、组合等。对于不同湿地工艺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不同类型湿地的优点,形成类型多样、优势互补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增强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处理效果。李锋民等[66]利用好氧-厌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并对结构及工艺进行了改进和优化,通过多点进水方式来提高反硝化作用。研究发现,在补充碳源的基础上,结构和比例的优化可最大限度地去除污染物,通过对湿地结构的优化试验,为湿地TN去除率的增加提供了理论依据。任珊珊等[67]利用厌氧-人工潜流型湿地工艺,在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研究试验中,污水中有机污染物通过多级厌氧池多级消化后进入潜流湿地。试验表明,该组合工艺对

3、CODcr、NH3-N和TP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71.7%、73.8%和88.2%,且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级标准。陈德强等[68]比较研究了不同组合工艺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上行流湿地+下行流湿地+推流床湿地对B0D5、TSS、CODcr的去除效果最好。从试验结果来看,大粒径填料有利于湿地充氧,因此有必要通过进一步试验来选择适当粒径的基质。刘雯,崔理华等[69_79]研究了复合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在停留时间为5d时对城市污水的净化效果。试验发现,水平流-垂直流复合系统处理效果稳定,

4、其对化粪池出7K中CODcr、TP、TN、SS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83%、33%和60%以上。2复式潜流湿地池型选择及系统构建研究2.1人工湿地池型选择研究人工湿地前处理单元的设置一般要根据进水水质、水量以及场地等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若进水悬浮物较多,需要格栅、沉砂池、沉淀池等预处理设施;②若水质水量变化大,需要设置调节池等调节水质水量;③若进水氨氮浓度较高,可在湿地前僧加传统生化装置(A/0,SBR等)或设置氧化塘或曝气塘等设施,提高础化效果,?般人工(。采用砖混结构(见图6-3),底部为集水区,其上铺设空心

5、砖,防止填料下漏。池子的最低端铺设厚度为20cm,直径为1?2cm的石灰石,以覆盖底部的出水管,防止基质中较细颗粒堵塞出水管,上面铺设环境矿物材料总高0.6?0.7m。每个湿地单元设有取样口,共计10个,可以及时取样检测水质。经约15天的地下水冲冼和原水绕灌,湿地已初步具备了进行试验的条件。其中原水为西堤头污水处理中心二级处理后的出水;该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指标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综合排放标准一级B类所规定的数值。按照试验测试对不同基质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并对系统进行维护。..结论本论文研究了复式潜流湿地池型的选择及其净化能力。

6、在人工湿地分类和对复式潜流湿地前处理单元选择的基础上,对潜流湿地小试装置进行改进;利用氧化沟和复式潜流湿地系统净化生活污水,对水体流态、碳源补充、有机物沿程分布特性及其处理效果进行测试与试验;并结合示范工程对湿地设计、运行参数、池型优化等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运行参数试验分析得出复式潜流湿地净化效果的优化条件为:水力负荷为184mm/d,水深为65cm。该条件下复式潜流湿地具有较好的吸附和降解性能,CODcr去除率最大为84.9%;通过讨论曝气方式对系统净化效果的影响得出预曙气处理对该湿地净化效果明显优于厌氧水解处理。在考察该

7、湿地中有机物的分布特性中得到有机物主要在湿地前端和中间位置处被去除。(2)在影响复式潜流湿地出水CODcr的正交试验中,经过分析得到的最佳运行条件为温度28.6°C、水力负荷0.184in3/(m2/d)、水力停留时间2.4d。通过考察该湿地冬季运行效果得到深床体结构可增加湿地保温功能,提高CODcr去除效果,低温运行时适于CODcr、NH3-N去除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是2.4d,而TP的最佳停留时间为3.2d。(3)通过碳源补充试验得到湿地TN去除率不随C/N比增加而线性增加,控制进水C/N比使其为1.91~2.41时,TN去除

8、率可稳定于20%~24%之间。表明适当补充原水可以增加TN去除率,该湿地达到最优出水水质。(4)室内外复式潜流湿地净化体系对比试验得到,室外湿地CODcr去除率明显优于室内湿地,室内TN、TP去除率高于室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