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

关于新型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

ID:22810498

大小:63.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1

关于新型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_第1页
关于新型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_第2页
关于新型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_第3页
关于新型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_第4页
关于新型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新型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新型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农业科研院所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当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已非常紧迫,这不仅是发展农业产业的问题,还是关系民生问题,所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作为农业科研院所,跟农业和民生有着密不可分联系,我们必须把农业产业水平的提升列入议事议程。现在我市的农业产业水平低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Y广阔空间,我们应以现代种业发展工程、产业技术支撑工程、成果转化应用工程和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为抓手,着力提升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以技术优势领域和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继续推进多学科联合攻关,在农业科技创新

2、团队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涉农科技资源,推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一、我市农业科研院所的基本情况我市农业科研工作的现状是:起步晚,基础差,人员少。1990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始组建,市财政拨付20万元的开办费。当吋没有办公场所,没有试验用地,没有科研设备,到1998年市政府在张湾乡征地29亩解决了农科院的试验用地问题。面对极其困难的条件,全体科技人员始终坚持“科研立院,人才强院,管理兴院”的方针,突出三门峡特色农业,围绕果树、食用菌、旱作农业和生物技术开展研究。先后共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22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

3、00余篇;编撰出版科技专著30部。十一五期间,市农科院被省农科院评为“人方培养先进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科技三下乡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农科院培育的峡麦四号,峡麦92007等小麦新品种;食用菌新技术示范推广:甘薯脱毒示范基地建设;果树标准化栽培等重大科研项口,为我市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目前我市农科院院承担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河南省唯一一家“苹果产业创新试验站”项0;“国家旱地小麦区域试验”、“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河南省食用菌产业体系项目建设”;“旱地小麦新品种选育”等试验

4、研究项目。1、农业科研机构情况。1986年区划调整后我市于1990年4月组建XX市农科所,规格相当于副处级,事业编制30人。2010年元月更名为H市农科院,规格相当于正处级,事业编制40名。现有专业技米人员2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剐高7名,中级12名。各县(市,区)目前保留三个农业科研单位。但卢氏农科所和渑池农科所实际已经转为农垦企业(已经名存实亡),n市农业试验站现有3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人。2、农业科研机构的经费状况。市农科院除了争取国家和省级项H资金外,市木级每年人均经费1万元。xx市农业试验站每年财政补贴经费只有24

5、万元。、我市农业科研存在的问题1、科研队伍结构不合理。以XX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为例,现宥编制40人,是基金编人数30人,涉农(按第一学历)15人,占总编制的37.5%,占实宥人数50%,其中本科以上涉农专业的人数仅宥10人,占总编制数的25%,占实有人数的33.33%;专科5人占总编制数的12.50%,占实有人数的16.67%。各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在15个涉农人员农学专业4人、果树专业3人、生物技术专业2人、植保专业2人、食用菌专业2人、畜牧兽医专业2人。2、机构不健全。除了XX市外各县(市、区)没有农业科研机构,制约了农业新品种、新技

6、术的试验研究,示范和推广工作。3、专业素质不高,人员严重老化。在H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情况下,我市高层次人才缺乏,有影响的知名专家少,农业科研人才队伍老化,据统计,我院在现有的15名涉农专业技术人员中,50岁以上的有5人占三分之一,40-50之间4人占26.67%;30-40之6人40%;30岁以下无一人,后继无人问题突出。4、经费投入不足。农业科研属于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公益性事业。据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全年农业科研经费按人均计算,国家级19.73万元,省级9.71万元,地市级7.05万元。而我市人均不足1

7、万元。目前少的可怜的经费导致科研手段落后,基础设施陈旧,根本无法吸引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制约科研工作的创新和进一步发展。三、对策与建议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的国家战略,十二五期问我国农业科技将强化农业基础研究和科技储备,着力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过程信息化。地市级及县级科研单位在我国科研开发与应用体系中属基层,而在服务“三农”中直接与广大农户零距离接触,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中处于先端,既有研究开发区域特色农业技术的义务,又担负科技服务的重任。因此,如何在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屮发展壮大地市及县级农

8、业科研单位值得探讨。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水平。在全国农业科技大会上,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公益型国家事业机构的性质被进一步明确。肯定了在科学研究技术应用及农民培训上对区域农业发展所做的贡献。地方政府尤其是分管领导要充分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