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

通辽市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

ID:22812650

大小:4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31

通辽市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_第1页
通辽市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_第2页
通辽市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_第3页
通辽市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_第4页
通辽市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辽市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通辽市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摘要:文章从通辽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出发,列举了1990〜XX年国内生产总值及进出口总额等相关产业数据,根据国内生产总值、产业总值和各产业就业人口比的相关数据做出分析,来看通辽市经济发展的整体发展态势,并根据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出口总额进行比较,估算了通辽市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关键词:通辽市;GDP;三大产业;进出口总额中图分类号:F127(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XX)21—0033—03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的西部

2、,拥有良好的土地优势和温带气候优势,由此而成为玉米和其他农作物的主要产地,为地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自然农业基础。还有充足的原材料供应,例如霍林河煤矿,以及发现不久的中型铁矿,为地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基础。除此之外,通辽市位于东北和华北的交汇处,南接辽宁省,东临吉林省,受东北华北经济圈的双重拉动。通辽与沈阳、长春交通便利,构成金三角,是蒙东地区的商流中心,交通中心,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中心和能源原材料中心,其中能源占整个东北地区总量的21%。近年来,通过通辽市政府和人民的努力,加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搭上了环渤海经济地带的快车,又为

3、通辽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再者通辽市是蒙东地区的交通枢纽,几条铁路成“米”字型,使得整个地区联系紧密,市场扩大,且融资能力逐渐增强。1基于GDP、产业总值和各产业就业人员比例的相关分析1.1GDP和人均GDP的数据分析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在政府的优惠政策下,通辽市获得较快发展,下面从数据进行分析。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通过表1中的GDP数值可以看出通辽市GDP在逐年增长,XX年人均GDP突破万元大关,到XX年已达到25142元,远远快于并且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740

4、)this.width=740uborder=undefined>740)this.width二740nborder二undefined>表1反映了1990年1*年通辽市经济发展基本态势,GDP产值逐年增加,人均GDP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1991~2000年GDP增长率虽然波动较大,但增长率也大于全国增长率;进入2000年后,通辽市GDP增长率以10%的基数逐年递增,发展比1990~2000年平稳,可以看出通辽市经济抗风险能力增强。1.2三大产业占GDP比重和各产业就业人口比的数据分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

5、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产业结构高度化也称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一国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方向。产业结构高度化往往具体反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产值、就业人员、国民收入比例变动的过程上。以下就结合表1和表2的相关数据,分析通辽市产业结构变化。740)this.width=740"border=undefined>从上表分析,通辽市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构成增减幅度不大,

6、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构成比重最大,在60%~70%之间,农业人口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城市化水平不高;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从1990~XX年一直在10%上下,其趋势图完全可以看作一条直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大于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其比重在20%~30%之间。从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构成看,通辽市是以农业为主、第二三产业为辅的产业结构发展,产业结构有待调整,任务艰巨。740)this.width=740"border=undefined>附表3显示,通辽市三大产业占GDP比重的趋势比附表2变化明显,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64.74%下降

7、到XX年的21.33%,其下降幅度大;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逐年上升,两者呈现正相关。1990年三大产业比重分别为64.74%、16.24%、19.02%,XX年三大产业比重分别为21.33%、46.37%、32.30%,从这上面看,通辽市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过度,说明改革开放后第二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2001年后第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农业,总的趋势是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综合分析表2、表3,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下降幅度大,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却没有减少,农村限制劳动力较多;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但是从

8、事工业和建筑业的人数却没有增加,说明第二产业在解决就业问题上没有发挥较大作用,这有较大可能是通辽市工业不发达所致;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略比第二产业高,得力于通辽市草原旅游、原始森林旅游和红山文化等的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除继续发展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传统的第三产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