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共同富裕理论探析

和谐社会共同富裕理论探析

ID:22813944

大小:80.04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31

和谐社会共同富裕理论探析_第1页
和谐社会共同富裕理论探析_第2页
和谐社会共同富裕理论探析_第3页
和谐社会共同富裕理论探析_第4页
和谐社会共同富裕理论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和谐社会共同富裕理论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和谐社会共同富裕理论探析摘要: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践行共同富裕要避免两极分化,强调先富只是手段、共富才是目的,要认识到共同富裕历史进程具有长期性,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统一。关键词: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共同富裕;两极分化;精神富裕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11)05-0118-06一、引言实现共同富裕事关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发展大局,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都能高屋建瓴,运筹帷幄,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方面。虽然共同

2、富裕伟大战略构想貌似十分遥远,但却是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价值诉求,又是社会主义实践的内在本质要求,共同富裕的实现既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又具有现实的可行性。针对旧社会的积贫积弱和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发出“大同者,吾人之鹄也”的豪迈之言[1]130。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领导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对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问题进行了长期而艰辛的探索,初步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基本框架。他指出:“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2]1471针对改革开放以前的平均主义及其

3、导致的共同贫穷,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特点是富,而且是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动摇的原则”[3]1253。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础上,江泽民认为,应该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关键要通过加快发展加以解决。江泽民指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处理地区差距问题”[4]466,“我们必须坚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4]470。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构想,极大丰富了“共同富裕”

4、的科学内涵,要求从社会整体和全局的角度和高度重视社会发展的均衡性,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5]26,胡锦涛认为,共同富裕是“以人为本”的共同富裕,是“协调发展”的共同富裕,是“全面”性的共同富裕。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并正以良好的态势向前发展。最近10年,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大跨步前进,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近40万亿元人民币,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中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

5、我们构建的小康社会仍然是不均衡、不全面、不发达的小康社会,但解决共同富裕问题不能等、不能拖,越往后解决起来越困难,成本也越高,付出的代价也会越大。共同富裕问题,如果我们越早解决,就会处于越主动、越有利的地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就共同富裕问题提出过睿智的见解,他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6]364,“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6]364。1992年,邓小平对我

6、们长期探索的社会主义的本质给予了经典性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373所以,能否通过现实而稳妥的途径实现共同富裕是能否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优越性的“中心课题”,虽然这一过程必定漫长而艰巨,但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发展的均衡性、系统性、复杂性和预见性等。二、和谐社会共同富裕理论分析现阶段,中国已进入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发展时期,已步入全面建设发展成果惠及全体13亿多人民、以共同富裕为重要标志的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伟大战略构想的实现既需要发达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等硬件条件作支撑,也需

7、要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先进文化等软件条件为保障。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过程中,必须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又好又快的发展模式和路径。第一,共同富裕发展战略是对以往平均主义发展模式的纠偏。社会主义既反对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也反对平均主义。虽然贫富分化可能会产生暂时的高效率,但必然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会产生持续的高效率;而平均主义虽然有“结果公平”之诱惑,但却以低效率和普遍贫穷为代价。改革开放前,因受“不患寡而患不均”传统思维和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理解的影响,中国选择了“公平优先、均中求富”的发展模式。不可否认,这一模式在调动人们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