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达机械化采掘论证报告

宏达机械化采掘论证报告

ID:22814524

大小:198.48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10-31

宏达机械化采掘论证报告_第1页
宏达机械化采掘论证报告_第2页
宏达机械化采掘论证报告_第3页
宏达机械化采掘论证报告_第4页
宏达机械化采掘论证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宏达机械化采掘论证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矿井基本情况第一节矿井概况第二节矿井主要生产系统第二章矿井机械化采掘条件分析第三章矿井生产系统因素分析第四章经济技术与安全因素分析第五章机械化采掘综合分析论证结果1419202527第一章矿井基本情况第一节矿井概况一、企业属性、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交通情况等登封市宏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区位于登封市东南约22km,行政隶属登封市大冶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5'35〃〜113°16,20〃,北纬34°25’36"〜36"26,10"O宏达煤矿属国有控股企业,企业主管部门为郑州煤炭工业集团嵩阳煤业有限公司。采矿许可证号:C410000201011112008002

2、0;安全生产许可证证号:豫MK安许证字【2008】012210Y。本区为低山丘陵地形。区内地势呈南高北低,最高海拔标尚为307.10m,最低海拔标商为260.00m,相对闻差47.10m。地面冲沟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的迳流和排泄。本矿西北距登封约22km,东北距新密市约20km,登封一一大冶__新密公路从矿区北部通过,新郑~水寨铁路从矿区北部通过,矿区周边有简易公路相连,交通条件较为便利。二、井田地质特征(―)地层本区位于华北板块南部之嵩箕构造区的嵩箕断层南部嵩山背斜与荟翠山背斜之间的新密向斜西端南翼。区域地层划分属华北地层嵩箕小区,主耍发育地层为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

3、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中上统、二叠系、三叠系、古近系和新近系,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一)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02m)在区外南北两侧有零星出露。以浅灰色石灰岩为主,隐晶质结构,局部夹泥质灰岩及薄层泥岩,上部具溶蚀现象及缝合线,下部夹角砾状灰岩。邻区钻孔揭露最大厚度为73.50m。(二)石炭系(C)(1)中统本溪组(C2b)在区外南北侧有零星出露。以浅灰色铝土质泥岩为主,局部为铝土矿,具鲕状和豆状结构,含黄铁矿结核及闭块,局部呈层状出现。在HG曲线上呈下低上高的异常反映,主要是该组地层中镓元素含量较高所致。该层铝土质泥岩是对一1煤层的主要标志层。本组厚度为3.36^14.31m

4、,平均8.36m,以滨海泻湖沉积为主。本溪组与下伏马家沟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2)上统太原组(C3t)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由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和煤层组成,厚67.87〜73.08m,平均69.99m。共含煤7层,仅底部的一1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其它煤层均不可采。依据其岩性组和沉积特征可分为三段。①下部灰岩段自太原组底界至L4石灰岩顶界,主要由灰~深灰色石灰岩、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和煤层组成,含石灰岩4层(L广L4),常合并为r2层,中夹泥岩或砂质泥岩薄层,具燧石闭块和黄铁矿结核,含蜓类、介形类、海百合、腕足类等动物化石及碎屑,其中L1

5、石灰岩特征明显,在DLW曲线上异常挺拔直立,宽大圆滑,为本区一良好标志层,局部与L2石灰岩合并,厚度为3.79〜15.00m,平均11.21m。本段含煤广2层(一1、一4),其中一1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一4煤层不可采。该段石灰岩与泥岩和煤层DLW曲线呈高低相同,曲线组合形态似“高山峡谷”状,为区内主要特性标志层。本段厚度为22.9广29.04m,平均25.30m。①中部碎屑岩段自L4石灰岩界至L7石灰岩底界,由深灰色中细粒砂岩(俗称胡石砂岩)、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夹薄层石灰岩(L5、L6)及薄煤层(一5、一6、一7),煤层均不开采。泥岩中含植物化石碎片和黄铁矿结核,

6、具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砂岩以石英为主,呈正粒序,为区内辅助标志层。本段厚度22.76〜42.45m,平均34.19m。②上部灰岩段自L7石灰岩底至L9石灰岩(局部为菱铁质泥岩)顶界面。以深灰~灰色石灰岩为主,夹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和煤层。该段含石灰岩三层(L7、L8、L9),石灰岩具方解石脉和少量黄铁矿结核,含蜓类等动物化石。其中L8石灰岩厚3.13~4.64m,平均3.95m,发育稳定,特征明显,为本区主要标志层之一;L9石灰岩不稳定,常相变为菱铁质泥岩,为太原组与山西组分界标志层。含煤2层,均不可采。本段厚度为7.72〜14.59m,平均10.50m。据太原组岩

7、性组合,沉积特征及生物组合规律,在晚石炭世,本区为滨海地带,上段和卞段的炭酸盐建造,标志着开阔的陆表海环境,中段的碎屑岩沉积则为海水动荡退出时形成的海湾潮平环境,薄煤层则反映短期的泥炭沼泽相,沉积旋回显示海陆交替环境。太原组与下伏本溪组为整合接触。(三)二叠系下统(P1)本区仅保留二叠系下统,保留最大厚度为190.00m,分为两个煤组(二、三煤组),含煤四层,其中二1煤层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其它煤层均不可采。各煤组间均以砂岩标志层分界。(1)山西组(Pish)自L9石灰岩(局部相变为菱铁质泥岩)顶至砂锅窑砂岩底,为一套灰~深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