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元文》整理质疑

《全元文》整理质疑

ID:22817674

大小:62.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31

《全元文》整理质疑_第1页
《全元文》整理质疑_第2页
《全元文》整理质疑_第3页
《全元文》整理质疑_第4页
《全元文》整理质疑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元文》整理质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全元文》整理质疑由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主持、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全元文》,从1998年至今,已经出版了二十册。《全元文》的整理出版,大大便利了学者们在元代历史文化诸方面的研究,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但从目前出版的这二十册的情况来看,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下面,仅就笔者所见,对这二十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叙述之中或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学者多多指正。一  首先是漏收问题。  像粘合重山,《元史》卷一五七有传。结合《元史》本传及其它材料来看,粘合重山应出身女真贵族,为金金紫光禄大夫、中都留守粘合合答之孙,金大安三年(12

2、11年)入质蒙古宫廷,窝阔台在位时任中书左丞相。与耶律楚材一样,粘合重山亦为大蒙古国时期的重臣。史载:“时耶律楚材为右丞相,凡建官立法,任贤使能,与夫分郡邑,定课赋,通漕运,足国用,多出楚材,而重山佐成之。”[1]11990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四八册收有一篇《请□公禅师驻栖岩疏》,文曰:    □□□□自悟要会这些关捩□□□烈宗师。伏惟□公大禅师,得法远从於曹洞,解包暂驻於栖岩。方法席之久虚,宜心灯之与续。不动一茎草,不远千里途。要使秦头晋尾之区,重增斋鼓舟鱼之气。勉从劝请,快为承当。拈一炷紫檀香,祝万年皇帝寿

3、。谨疏。  癸卯年三月日  中书左承相忘忧居士粘合疏  监寺僧至和立石古桐苏明刊  按陈赓所撰《重建栖岩寺碑》云:“尔后中书大丞相与府牧,竭诚劝请嗣法瑞峰钦公禅师继之。”[2]则疏文中的□公大禅师,当指瑞峰钦公禅师,□或即为钦字。《山右石刻丛编》卷二四收有乙巳年(1245年)请钦公住持栖岩疏四篇,但均为“府牧”之类的人物所作,“中书大丞相”所作疏文,仅见于此拓片。该疏文作于癸卯年(1243年),题衔为“中书左承相忘忧居士粘合”。这个忘忧居士,在耶律楚材《湛然居士文集》中经常见到。王国维很早就指出此人可能为粘合重山,[3]从这篇疏文的题衔来看,王国维的

4、观点无疑是正确的。[4]  再如王万庆,一名曼庆,字禧伯,号澹游。为金朝著名文人王庭筠之侄,后过继为子。在金朝,王万庆以荫补官,曾仕至徐州行尚书省左右司郎中。蒙古太宗八年(1236年),受耶律楚材的推荐,出任燕京编修所次二官。入元后,中统二年(1261年),又受任为燕京路提举学校官。有关其传记资料,可参见《遗山先生文集》卷一六《王黄华墓碑》、《中州集》卷三《黄华王先生庭筠》、《图绘宝鉴》卷四、《书史会要》卷七、《黄华集》附录《黄华山主王庭筠传》等。  据《全元文》第一册《范例》,原金朝管辖区作家以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为上限,由金入元,其主要活

5、动在元者,则作为元人收录。与《全元文》已收入的元好问相比,王万庆不仅卒年时间靠后,而且在大蒙古国与元朝均曾出仕,因此,他的文章更有资格入选《全元文》。王万庆的现存作品,主要收录于清人张金吾所编《金文最》,有《双溪小稿序》、《李山风雪松杉图跋》、《与夹谷行省书》等。此外,北京图书馆馆藏拓本有《大蒙古国燕京大庆寿寺西堂海云禅师道行碑》,题衔为“燕京编修所次二官王万庆”,此碑为研究临济高僧海云印简生平及大蒙古国历史的重要材料。  与王万庆情况类似的还有许多,以下试举三例。首先是赵著,字光祖,号虎岩,渔阳(今天津蓟县)人。鲜于枢《困学斋杂录》有小传,擅诗歌,

6、与龙山居士吕鲲齐名。后为耶律楚材宾礼,担任其子耶律铸的老师。太宗八年,又受耶律楚材推荐,出任燕京编修所次二官。《甘水仙源录》卷六有其所撰《佐玄寂照大师冯公道行碑铭》。再如邳邦用,字大用,号谷口野老,定安人。金正大元年(1224年)进士,官承直郎、省差教授。后出仕大蒙古国,官陕西行省左右司郎中。[5]《金文最》卷四七收录有他在乙卯年(1255年)撰写的《唐太宗赐孙真人颂跋》。[6]再如赵衍,字昌龄,号西岩,北平(即平州,今河北卢龙)人。辽勋臣赵思温十二世孙,金朝进士。师从龙山居士吕鲲垂十五年,长期在燕京地区活动,与耶律铸关系密切,曾为其父耶律楚材撰写墓

7、志铭,又曾担任其子耶律希亮的老师。[7]由于他的活动时间主要是在大蒙古国时期,按照前述《全元文·范例》,他也完全有资格入选。《金文最》卷四五收录有他在丙辰年(1256年)撰写的《重刊李长吉诗集序》。二  其次是小传考证欠精详。  小传为《全元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所收文章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如果有现成的列传或行状、神道、墓志等材料的话,当然不会太费事。可实际上,许多并没有这样的现成材料可供参考,这无疑需要《全元文》的编者们多方查找相关材料,进行详细考证,以对的生平进行大致勾勒。《全元文》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但还远远不够。这方面的缺陷

8、又可以分为欠精确与欠详细两方面,以下试举三例。  欠精确者,像《全元文》第一册的杨宏道,元明时期的各种材料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