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高职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ID:22819525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1

浅谈高职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_第1页
浅谈高职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_第2页
浅谈高职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_第3页
浅谈高职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_第4页
浅谈高职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职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高职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本文所谈课程是指狭义的含义。课程不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高职课程随之要进行改革,课程改革的方向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保持一致,课程改革效果要满足毕业生去向主要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

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规划》明确了以坚持能力为重的战略主题,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的培养。《规划》提出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换言之,高职教育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要创新人才培养,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根据麦可思提

3、供年的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调查数据为例,2012年至2015年该院高职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或个体企业,主要就业于300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具体可见毕业一年半后的调查数据整理所得。从毕业生去向看,绝大部分高职毕业生到中小型民营企业就业。  因此,高职课程改革要实现更好地向民营中小企业培养人才的目标。  一、高职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目标  《统计学》课程主要介绍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经济或社会现象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经济或社会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

4、,以反映经济或社会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经济或社会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财经工应该了解或把握工作对象的特征和规律,因此,统计应该是财经类工必备的知识。大部分高职院校把《统计学》课程作为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或专业主干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理解并识记统计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和范畴,掌握并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二、高职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目标  根据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及毕业生主要去向单位

5、对人才需求的需要,高职财经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实践形式、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课程总体改革目标是:提高课程内容的通俗性和实用性;调动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实践教学内容的效率;通过课程考核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总之,通过课程改革不仅让学生轻松掌握从事中小型企业统计工作所需的统计知识和统计技能,还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高职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主要做法  1.课程内容改革  (1)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高职毕业生就业去向单位类型主要是民营中小企业,因此,《统计学》课程应该将

6、民营中小企业主要的统计工作引入课堂,例如,企业职工统计(包含职工人数、工资、社会保险、公积金、职工技术职称、工作年限等数据调查、整理、指标计算及分析)、企业固定资产统计(包含机器设备的数据登记、整理及使用效率分析)、企业原材料和产成品统计(包含库存数据采集、整理及分析)、企业产值统计(包含产量、价格变动及因素分析)、企业销售额统计(包含销售量、增值税、价格变动及因素分析)、企业各类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统计(包含影响因素及变动分析),等等。  (2)实现课程内容的整体性。一项完整的统计工作一般包括统计调查、统计资料整理、统计数据分析、撰

7、写统计分析报告等,虽然这些统计工作的教学内容分布在统计教材不同章节或项目中,但是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当以某几个具体统计工作任务为载体,循序渐进,按照统计工作内容的程序依次展开,这样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完整的统计工作内容和程序,而且实现所学的内容与实践工作对接。  (3)增强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和执行性。在讲授统计理论时,为了让学生轻松理解和掌握统计专业知识,授课时多列举通俗易懂的宏观经济管理、微观经济管理或常见社会现象等统计案例,例如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说明描述性指标中的强度相对性指标;以全班学生某个月的平均生活费与某同学的全年平均生活费

8、说明一般平均数与序时平均数的区别;以全院学生体育成绩抽样调查为例,通俗地解释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在开展课程实训项目时,设计一些在校园内可实施的项目,以确保学生快速地完成实训项目,例如学生家庭年收入与学生生活费的调查分析,人均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