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ID:22823038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_第1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_第2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_第3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_第4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一、引言  高校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但是,由于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变得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家、各级政府与各大高校都在支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归根究底,其源头是在教育层面。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国家与各级政府还有各大高校包括大学生群体本身,都应当把握住这个契机,重新整合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资源、实施教育改革。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迎合经济转型新常态的发展变化。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产生

2、背景及其意义  首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最早是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他在开幕式的致辞中明确表明: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其次,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以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为背景。随着我国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在神州大地上激流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制度环境。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

3、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必须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杨凤,2015)。  另外,继2014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新概念之后,2015年,李克强总理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表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并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孙丹,2015)。杨凤(2015)在其研究中如此解读: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

4、要鼓励大众创业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市场以及打造新常态,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困境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以及国家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高校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尤其在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新概念之后,高校更是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并在拉动就业创业、助推国家经济增长和稳定社会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否认,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困境。根据大量的文献梳理,发现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与模式陈旧落后、缺乏专业的师资

5、力量、学生缺乏自信以及缺少实践环节这四个方面。  (一)教育理念与模式陈旧落后  目前,创业教育尚未获得独立的学科地位,虽然有部分高校设置创业学或创业教育学,但也仅是包含于技术经济学、企业管理学或公共管理学等二级学科之下。这种学科地位很难使高校的创业教育等到长足发展(杨晓慧,2015)。另外,教育模式单一,依旧停留在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被动型适应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是以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没有重视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赵吉成、韦必力,2015)。当前,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并没有纳入学校的整体教学中,而只是通过课下第二课程活动的形式来对学生

6、进行创业教育,缺乏专业性和健全的课程体系与系列课程(张晓雪,2012)。  (二)缺乏专业性与学科联系性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零散、简单、基本上与学科专业教育脱节、分离,严重缺乏作为一门学科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师资水平不高、队伍不专业,资金不足、教学设施等教学资源匮乏与落后。大部分高校尚未形成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相分离,无法与教育教学体系结合(曹扬,2014)。齐文勃(2008)就在其研究中表示: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使学生失去自身专业优势的有利依靠。  (三)学生创新能力较弱  高校的学生们大多都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成长的。由于现实

7、的压力,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们的创新欲望长期受到抑制,创造性欠缺,创新潜能被无情地“阉割”,最终造成他们不想创新、不敢创新、不会创新、不能创新的局面(吴玉剑,2015)。赵吉成与韦必力(2015)在其研究中发现: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主要表现在创新创业意识不强、缺乏自信、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和创新知识基础薄弱、难以把握所学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创新成果和创新技能偏弱等方面。  (四)实践环节缺失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因思想重视程度、实验设备、实习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