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社会学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社会学分析

ID:22826706

大小:6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31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社会学分析_第1页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社会学分析_第2页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社会学分析_第3页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社会学分析_第4页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社会学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社会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社会学分析一、农村留守儿童论文联盟家庭教养方式类型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1]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景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亲子交往的实质。[2]家庭教养方式是在父母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这种互动的结果从父母对儿童的生理养育过程和行为规范中体现出来。然而伴随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的留守儿童弱势群体,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社会化关键期,却得不到父母在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上的引导和帮助,被动的以各种监护方

2、式留守农村。其留守类型主要有:1.隔代监管型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家中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健在的均采用祖辈抚养的隔代监管方式,因这种监管方式是以血缘和亲缘关系为基础的,为了弥补父母不在身边呵护的缺憾,袓辈往往通过物质、生活上的全方位满足来补偿。一般祖辈年纪偏大,观念陈旧、文化水平低下、知识缺乏,没有时间和精力,更没有能力对儿童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导致该监护类型重养不重教,对儿童精神和道德层面的引导和管束不够,这就容易给儿童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产生不良的影响。另外,祖辈还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劳动时间的延

3、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袓辈与孙辈的亲子交往,在日常互动中,袓辈往往表现出顺从、妥协,出现亲子关系的不平等化,祖辈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弱化,影响了家庭教育的实施以及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1.委托代管型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把儿童托付给亲戚朋友或老师监护,这一模式对留守儿童的生活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由于不是自己的子女以及碍于情面,监护人主要关注儿童的安全,避免各种安全隐患以便向儿童的父母有所交代,对儿童的行为多数是采取认可的态度,很少采取太严厉的态度进行约束和管教,更不会关注儿童心理和精神层面的需求。同时代

4、理监护的亲人朋友通常情况下也有与留守儿童年龄相仿的孩子,留守儿童在各种待遇面前,经常处于寄人篱下的尴尬境地,即使在这些儿童遭遇了困难和挫折时,也不会主动寻求监护人的帮助,而是压抑起来,这种父母监护权的缺失,对儿童人格的形成和社会化的发展都将产生负面效应。2.单亲监管型这一类型的监护是由父亲一方或母亲一方单独实施的,儿童主要是与其中的一方生活在一起,多数情况是与母亲生活,而父亲长期在外打工。这一监护类型方式的儿童一般生活不会遇到很大的问题。但却因家庭主要劳动力缺位,儿童不得不分担家务劳动,导致不能把全

5、部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学习上。而在农忙时节,监护人承担着照顾家人和从事农业生产的双重重任,使其无暇顾及儿童的教育。加之农村的生态系统结构中,母亲的文化水平一般都较为低下,多数甚至是文盲,根本无法给予儿童学习上的辅导和帮助,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中成长,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维护易出现问题。1.自我监管型因不具备上述的监护可能,或因父母没有找到合适的监护代理人,一些年龄稍大一点的儿童,就只能自己照看自己,由于缺乏成年人的看护,通常被视为特等弱势群体,常常遭受别人的攻击和欺侮,特别是留守女孩,其安全和健康问题

6、尤为突出。父母长期在外,试图通过物质上的过渡补偿来减少内疚感,尽其所能满足儿童物质层面的需求,而对儿童其它方面的需求和关注却显得鞭长莫及,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无法享受到父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引导和帮助。长期的亲子分离,影响了父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权威地位的确立。父母亲的缺位,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使部分留守儿童行为容易失控,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纪的道路。二、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原因分析留守儿童归属于弱势群体,其在经济上、心理上、社会地位与教育体系中均处于弱势地位,在家庭教养中,游离于边缘地位,成

7、为易以被忽视的边缘群体。因此就有必要给予这一群体一定的关注,从不同的层面分析其存在的时空背景,从社会学的视角揭示产生这一教养方式的原因。1.体制结构的制约城乡二元分离的体制,导致我国义务教育发展阶段的非均衡性,在地域上,甚至在校际之间教育投入和资源的占有都是不平等的,义务教育阶段的非均衡性,以及我国教育体制形成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政策法规,使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处于不同的教育制度构架中,并享有不均等的教育资源对多数进城务工人员而言,将子女带在身边,进城上学是很难实现的。除现行户籍制度的限制外,子女进城

8、入学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以及需要交付昂贵的借读费用,因无力承担高昂的费用,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时无奈只有选择把孩子留在老家。即使把孩子带在身边,也只能送到农民工子弟学校上学,这些地方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偏低,效果得不到保证。于是出现了进城的“流动儿童”被社会“边缘化”,在农村的留守儿童被家庭“边缘化”的现实情境,论文联盟弱势性和边缘性成为留守儿童的基本特性。2.经济因素的促使农村恶劣的生态环境和地域区位,使其经济发展普遍落后,且收入增长缓慢,迫于生计和改善家庭的经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