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知识大全》word版

《静电知识大全》word版

ID:22835089

大小:49.0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31

《静电知识大全》word版_第1页
《静电知识大全》word版_第2页
《静电知识大全》word版_第3页
《静电知识大全》word版_第4页
《静电知识大全》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静电知识大全》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静电知识大全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静电放电现象,特别在干燥的冬天,衣服,头发都极易带上静电,但在生产与电气操作中,防护静电特别重要,处理不好,会破坏设备,搞乱生产,甚至造成大灾难。所以了解以及掌握静电知识十分重要。`4BSW%59k 一、静电的产生、放电与引燃euwm$hc 1、静电产生的原因:!lNcZ cΩ.cm,因其本身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静电将很快泄漏。但如汽油、苯、乙醚等,它们的电阻率都在1011-1014Ω.cm,都很容易产生和积累静电。因此,电阻率是静电能否积聚的条件。物质的介电常数是决定静电电容的主要因素,它与物质的电阻率同样密切影响着静电

2、产生的结果,通常采用相对介电常数来表示。4Y2=W- 0i}FqJv 2、产生静电的几种形式b4^CcoU,d A.接触起电+L1/IE 接触起电可发生在固体-固体、液体-液体或固体-液体的分界面上。气体不能由这种方式带电,但如果气体中悬浮有固体颗粒或液滴,则固体颗粒或液滴均可以由接触方式带电,以致这种气体能够携带静电电荷。$%N),^[y B.破断起电J

3、jwi61w 不论材料破断前其内部电荷分布是否均匀,破断后均可能在宏观范围内导致正负电荷分离,产生静电。这种起电称破断起电。固体粉碎、液体分裂过程的起电都属于破断起电。YNh2

4、_i^1 C.感应起电xLn4; 导体能由其周围的一个或一些带电体感应而带电。任何带电体周围都有电场,电场中的导体能改变周围电场的分布,同时在电场作用下,导体上分离出极性相反的两种电荷。如果该导体与周围绝缘则将带有电位,称感应带电。导体带有电位,加上它带有分离开来的电荷。因此,该导体能够发生静电放电。j3CCz<^[ D.电荷迁移;AHMYE1 当一个带电体与一个非带电体相接触时,电荷将按各自导电率所允许的程度在它们之间分配,这就是电荷迁移。当带电雾滴或粉尘撞击在固体上(如静电除尘)时,会产生有力的电荷迁移。当气体离子流射在初始不带电的物体上时,也会

5、出现类似的电荷迁移。s5WU4[rx=] FF)Sh 3、影响静电产生的因素I;b1%?[*G> 静电产生受物质种类、杂质、表面状态、接触特征、分离速度、带电历程等因素的影响。e~/f!@=W A.物质种类AEg?^;

6、 B.杂质@y*D2{V 一般情况下,混入杂质有增加静电的趋向。但当杂质的加入降低了原有材料的电阻率时,则有利于静电的泄漏。由于静电产生多表现为界面现象,所以,当固体材料表

7、面被水及其污物污染时会增强静电。kcbuDsIsr C.表面状态04,=TLC5r 表面粗糙,使静电增加;表面受氧化也使静电增加。u'c"stEy0 D.接触特征U.H(cxHc 接触面积增大、接触压力增大都可使静电增加。ANt@dSn E.分离速度CTpc7 分离速度越高,所产生静电越强。所产生静电大致与分离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1Zc67HN}%J F.带电历程)l}

8、5^)]2 带电历程会改变物体表面特性,从而改变带电特征。一般情况下,初次或初期带电较强,重复性或持续性带电较弱。n5OYx!u

9、 t[k}=8_ 4、静电的积聚

10、和放电(/K(CpyU A.静电积聚vNz?)2 v@U{^*I$T 绝缘体带电后由于材料本身的高电阻而使电荷保持在绝缘体上;被绝缘的导体也使电荷保持在导体上,二者均称为静电的积聚。通常情况下,纯净的气体是绝缘体,因此悬浮状态的颗粒云、液滴云或雾都能将它们的电荷保持很长时间而与其自身的电导率无关。)LdRC$bw^ `HN,J75 在所有情况下,电荷以一定速率泄漏,其速率由系统内绝缘体的电阻决定。因此,系统危险程度直接取决于该系统的电阻、电阻率或电导宰的大小。静电泄漏是按指数规律进行的。Ic`qEx `:Ka8dIM 在许多工业生产过程

11、中,静电连续产生,并积累在一个孤立的导体上。例如,稳定的带电液体或粉体,沉入一个孤立金属容器时就是如此。孤立导体上的电位是电荷的输入速率与泄漏速率平衡的结果。qeraGWcT B.静电放电.N',2d}s 积聚在液体或固体上的电荷,对其他物体或接地导体放电时可能引起灾害。静电放电在形式上和引燃能力上有很大差别。下图绘制了几种常见静电放电的火花形状:D.GF (a)火花放电:Ud*:ek^

12、&x RA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