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有理数减法》公开课教案

1.3.2《有理数减法》公开课教案

ID:22836967

大小:5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1

1.3.2《有理数减法》公开课教案_第1页
1.3.2《有理数减法》公开课教案_第2页
1.3.2《有理数减法》公开课教案_第3页
1.3.2《有理数减法》公开课教案_第4页
1.3.2《有理数减法》公开课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1.3.2《有理数减法》公开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1.3.2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二小节的内容,以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为课堂教学内容。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通过有理数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对今后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学情分析: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知识,认识了正、负数;理解了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这就为学习有理数减法奠定了基础

2、。而本节的有理数减法,其核心是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正确利用加法法则进行减法计算。因此,本节课的有理数的减法其实就是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发展。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能够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进而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和的形式。过程与方法: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释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的普遍联系、相

3、互转换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索和应用。教学难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推导。五、设计思路1、导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减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展开: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探索规律,形成有理数减法法则;接着引导学生学习例题,让学生学会熟练运算;紧接着引导学生拓展应用、内化升华;然后进行回顾反思、课堂小结,加深印象。3、结束:通过达标测试、反馈情况,最后作业布置、反馈情况。六、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二小节有理数的减法

4、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减法法则,应用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减法计算,归纳总结方法,学生通过练习,进行达标测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合作探究法。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问题1:今天一天的气温为-3℃4℃这天的温差是多少呢?(温差表示最高温减去最低温)。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有理数的减法。1、一下是一个室温计的图示,请同学们观察并读出温差?你能从温度计中读出4℃比-3℃高多少吗?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计算4与-3之间

5、想减的方法来归纳总结。二、步步探索,形成概念:问题2:如果把刚才的温度换成-3℃0℃、-3℃5℃、-3℃-1℃,他们之间的温差又是多少呢?问题3:计算9+(-8)、9-8、15-7、15+(-7).2、学生归纳总结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定义: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有理数减法法则也可以表示为:a-b=a+(-b)例题1:计算:(1)、(-3)-(-5)(2)、0-7(3)、7.2-(-1.8)(4)、(-3)-5例题2:1、比2℃低8℃的温度。2、比-3℃低6℃的温度。3、同桌之间相互探讨,我们在前面学习过程中,只有a

6、>b或者a=b,我们理所当然会做,那么,在a

7、学习了什么内容?2、对本节课的内容你有什么深刻的体会?你还有哪些困惑?五、达标测试:计算:(10×10=100′)(1)(+3)-(-2)(2)(-1)-(+2)(3)0-(-3)(4)1-5(5)(-23)-(-12)(6)(-1.3)-2.6(7)5-(-5)(8)0-7-5(9)(-1.3)-(-2.1)六、作业设计:习题1.3:预习作业:1:第25页习题1.35题(4)、(5)、(6)。2、完成学习与拓展第15页预习1—4题;检测1—5题。课后作业:课本第25——26页习题1.34题(2)、(4)、(6)、(8)题、11题。七、板书设

8、计:1.3.2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减法法则:有理数法则表示:混合有理数加减归纳:多媒体投影例题展示和计算教学反思:本节课我的成功之处是:1、教学设计的初衷是希望学生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