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结构转换层施工方案

越秀结构转换层施工方案

ID:22843155

大小:64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1

越秀结构转换层施工方案_第1页
越秀结构转换层施工方案_第2页
越秀结构转换层施工方案_第3页
越秀结构转换层施工方案_第4页
越秀结构转换层施工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越秀结构转换层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结构转换层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大连越越秀广场大厦工程总建筑面积4690m2,地下三层,地上30层,局部32层,是一座全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框支剪墙结构,1~5层为裙房,框筒结构,6层以上为剪力墙结构.本工程结构五层顶板即为结构转换层,其中转换梁的截面为3.2m(1.5m、1.0m、0.8m)×2.2m,梁的最大跨度为11.03m,标准跨度为7.8m。梁中主筋原图设计为Φ28,砼强度等级为C45,转换层梁、板整体砼工程量为1500m3,钢筋550T。2.方案的选择与比较转换梁的最大截面尺寸为3.2m×2.2m,因此如何卸荷和减少厚

2、大体积砼温差裂缝是转换层施工的关键。方案一:一次整体浇注。对于截面尺寸3.2m×2.2m的转换梁,在梁范围内自重及其它施工荷载达70.6KN/m2,根据其下各层的楼板设计承载力,支撑必须加至地下室底板,支撑体系庞大,施工费用高,且大体积混凝土内水化热易产生高温,导致内外温差大,很难控制大体积砼温变裂缝的产生。方案二:采用荷载分流,留设水平施工缝,两次浇筑砼的施工方法。即结构转换梁按浇筑高度1.0、1.2m两次施工,第一次浇筑高度为1.0m,待其强度达C30,结构足以承受第二次浇筑产生的荷载后进行第二次浇筑,浇筑厚度为1.2m

3、,施工时的荷载大部分由第一次浇筑所形成的承力构件承担。此方案支撑系统相对简单,且因砼厚度小,砼内温变应力易于控制,同时,随着砼浇筑量的减少,极大地方便了现场工程施工。综合分析,我们采用方案二施工。3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措施为使结构转换层以下二、三、四、五层楼板尽快达到原图设计的C30砼强度,以满负荷承受转换层施工时通过支撑传下的施工荷载,确保结构安全,将二、三、四、五层梁板砼强度等级由C30提高到C50。转换层留设水平施工缝,砼分两次浇筑,第一浇筑高度1.0m,第二浇筑高度1.2m。为确保第一次浇筑砼形成的完整的承力构件以承受

4、第二次浇筑砼时产生的施工荷载,通过计算,在外周圈转换梁11.03m及7.8m跨支座处分别布设20Φ25、20Φ20钢筋,以承担构件受荷时支座处产生的负弯矩。同时,为使一、二次浇筑的砼有良好的结合面,将施工缝做成齿槽状,且插抗剪钢筋4Φ25/m2,长度2m.3.1模板工程3.1.11.0m浇筑层的的荷载传递与校核对于3.2m×2.2m转换梁分二次浇灌成型时,第一次浇筑高度1.0m,此时施工荷载为36.3KN/m26,初步考虑由其下四层楼板共同承载,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允许荷载分别为:五层楼板:14KN/m2四层楼板:5KN/

5、m2三层楼板:5KN/m2二层楼板:5KN/m2Σ=29KN/m2同时,考虑建筑面层未做,面层设计荷载可以利用,即:20KN/m2×0.05×4(层)=4KN/m2利用设计荷载分项系数1.4,则其下四层楼板允许总负荷为:4KN/m2+29×1.4=44.6KN/m2>36.3KN/m2同时根据施工图设计,对转换梁部位二、三、四、五层的梁、板进行强度、刚度验算校核,均满足负荷要求,则利用四层支撑完全可以满足上部施工荷载传递要求。3.1.21.2m浇筑层的的荷载传递与校核通过上述计算,说明四层楼板的的承载力在承担第一次浇筑混凝土

6、的施工荷载后,已不能完全承担第二次浇筑的施工荷载,第二次浇筑时的施工荷载必须由第一次浇筑完毕所形成的承力构件来承担。经计算,当第一次浇筑的1.0m高混凝土构件形成完整的承力梁来受荷时,可近似认为其承受了第二次浇筑1.2m高混凝土时所产生的全部荷载。为此,经计算,在11.03m及7.8m跨转换梁支座处分别布设20Φ25、20Φ20负弯矩筋,使第一次浇筑的高凝土形成完整的承力梁,以承受在支座处产生的负弯矩。经核算,当混凝土强度等级达C30时,由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计算,第二次浇筑混凝土时,11.03、7.8m跨转换梁在第一次浇筑混

7、凝土后形成梁的结构的抵抗弯矩远大于负荷要求。同时,挠度验算亦满足设计要求。拆模后经测量仅为3.7mm,则表明第一次浇筑的1.0m高梁足可以满足第二次浇筑的1.2m高混凝土的负荷要求。3.1.3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支设本工程模板采用覆膜竹胶合板模板,支撑用Φ48钢管搭设,立杆的间距为:500mm×600mm(五层)、600mm×700mm(四层)、700mm×800mm(三层)、800mm×800mm(二层),同时为减小梁的挠度,在对应于转换梁部位的各层梁跨中位置支撑进行适当加密,步高800~1700mm,转换梁底模密排木楞的规

8、格为50mm×100mm,按间距250mm沿梁长搁置于水平钢管上,水平钢管及水平钢管下的联系钢管与立杆形成双扣件接点,承载力及稳定性均满足要求。63.1.4.模板的拆除施工措施为保证转换层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性,在转换层砼强度达到100%之后,将其下各层支撑拆除。支撑拆除时,先拆除五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