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1)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1)

ID:22850977

大小:4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1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1)_第1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1)_第2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1)_第3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1)_第4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1)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本节“想想做做”3个,科学探究活动1个,“动手动脑学物理”1个,“STS”一个,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主要特点。【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多在13-14岁,他们具

2、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动、喜欢动手实验,鉴于这一点,在教学中通过设计简单易行的小实验,可以很好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将知识点以实验或创设情境的方法直观的呈现出来,对他们理解知识帮助很大【设计理念】本课以培养会学习的、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为最终教学目标,以探究性学习为教学指导思想。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部分模拟科学研究工作,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过程,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始终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

3、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阐述什么是汽化、液化,解释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通过沸腾现象,能解释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3.能够掌握蒸发可以致冷这个知识点。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通过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可以感觉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相关,产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的情感。3.通过交流,能够产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

4、重要性。【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液体沸腾、蒸发时的特点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通过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法与学法】教法:演示法,实验法学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PPT课件、酒精、温度计、烧杯、烧瓶、铁架台、酒精灯、纸锅等。新课教学一、课文里的“想想做做”,教师先演示:用一塑料袋装一些酒精,把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了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清

5、楚看到塑料袋里的酒精不见了,而塑料袋却马上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塑料袋瘪了,袋里又有酒精了。这时学生自然产生“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等一系列的疑问,从而引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提问和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以及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二、“探究水的沸腾”这个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采用探究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提出问题]:我们把水烧开称为沸腾,请同学们来说说你所见到的、感受到的沸腾现象?(由于烧开水是我们生活中常做的事,

6、因此同学们可以说出较多的沸腾时的现象)[猜想和假设]:既然沸腾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思考和猜想,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猜想列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类。如:水沸腾时温度会上升,停止加热水不会沸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教师给出的器材,同学们讨论、思考,学会正确选择所需要的器材,并能知道其作用:酒精灯(加热)、加盖烧杯(盛水、防止热散失)、铁架台(支撑烧杯)、温度计(测水温)、石棉网(烧杯受热均匀)。[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学会了分工合作,如计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情况、温度

7、的变化,且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酒精灯的正确操作在此得到进一步的复习巩固,要求同学们将观察到的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时间/min温度/℃气泡变化情况[分析和论证]:将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作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下图)。通过讨论自己总结出概念,可以对概念有更深刻的映像。让学生对生活现象中的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收集同学们填在表格的数据,进行分析说明,使同学们较好地了解沸腾的特点,知道了沸腾的条件。[评估]: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操作,评估探究的各个环节,你认为这些探究还有哪些不足和疏漏的地方

8、,请提出来,最好能说出改进的措施本实验使用的学生温度计因为质量问题,以及本地的大气压影响使测出水的沸点不是100℃,可结合小数据括号中的“在标准大气压下”作简单说明。[合作与交流]:由于有许多探究活动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同学们之间的相互配合,促使同学们之间要懂得相互合作,在交流过程不知不觉使同学们之间形成一种默契配合,关系融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