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体布设位置对双塔连体结构地震响应影响分析

连体布设位置对双塔连体结构地震响应影响分析

ID:22877475

大小:7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1

连体布设位置对双塔连体结构地震响应影响分析_第1页
连体布设位置对双塔连体结构地震响应影响分析_第2页
连体布设位置对双塔连体结构地震响应影响分析_第3页
连体布设位置对双塔连体结构地震响应影响分析_第4页
连体布设位置对双塔连体结构地震响应影响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连体布设位置对双塔连体结构地震响应影响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连体布设位置对双塔连体结构地震响应影响分析【摘要】本文以实际建设的一项双塔连体结构为研究背景,考虑了单塔结构,不布设连体形成双塔结构以及连体分别布设在结构上部、中部、下部楼层五种工况,运用PMSAP软件对每种工况分别建模、分析、得出结论,以期为此种结构以后的应用提供参考。【关键词】双塔连体结构;连体位置;地震响应;1.引言:双塔连体结构由于外观新颖独特,可满足建筑师的设计需求,并可以良好地增加塔楼之间的交流互通能力,因此在工程应用中的优势日益显现。连体结构的重点在于连体布置,其中连体布设的位置,对双塔连体结构整体与连接体本身的地震响应有着显著的影响。本文研究工程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银河商务

2、区,建设场地有八宝山断裂通过,该断裂为北京地区著名的断裂之一。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设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o依据地勘报告提供的地表下20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值及场地覆盖层厚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判定,本工程的场地类别为III类2.结构模型的建立与结果分析:考虑了5种工况,分别是单塔结构,双塔结构,连体布设于结构上部、中部、下部的双塔连体结构。分别对各工况地震响应中结构振型,周期,楼层位移信息进行分析对比,主要结果如下:(1)结构振型与周期:单塔结构振第一

3、振型为结构短向(Y向)平动,周期为2.679s,第二振型为结构长向(X向)平动,周期为1.941s,第三振型为扭转振型,周期为1.636s,结构周期比为1.636/2.679=0.61,说明单个塔楼结构地震响应良好。双塔结构前两阶振型均为Y向平动,分别为两塔楼同向平动与反向错动。第一平动周期为2.593s,第三阶振型为X向平动,周期为1.912s,第四阶振型为扭转振型,周期为1.615s,结构周期比为0.62。连接体布设在结构上部的双塔连体结构第一振型为Y向平动,周期为2.647s,第二振型为扭转振型,周期为2.199s,第三振型为X向平动,周期为1.922s,周期比增加明显,数值为0.

4、83,该项数值规范中的要求为<0.9,对于结构布置特殊的,应彡0.85,说明结构扭转作用十分巨大。连接体布设在结构中部的双塔连体结构第一振型为Y向平动,周期为2.570s,第二振型为扭转振型,周期为2.210s,第三振型为X向平动,周期为1.861s,周期比为0.86,超出了规范要求,超出了规范规定的周期比限制,说明结构受扭作用大,抗扭性能差。连接体布设在结构下部的双塔连体结构前两阶振型均为Y向平动,周期分别是2.568s,2.289s,第三阶振型为X向平动,周期为1.821s,第四阶振型为扭转振型,周期为1.187s,结构地震响应类似于双塔结构。周期比为0.46,结构受扭良好。(2)楼

5、层位移信息分析:单塔结构模型X向地震作用下最大楼层位移为75.26mm,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017。单塔结构模型Y向地震作用下最大楼层位移为106.03mm,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866。双塔结构模型X向地震作用下,最大楼层位移为73.58mm,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180。双塔结构模型在Y向地震作用下,最大楼层位移为101.33mm,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956。连接体的存在使得最大楼层位移曲线与最大层间位移线均出现突变,突变位置在连体布设楼层与相邻楼层连接体布设在结构上部的双塔连体结构模型在X向地震作用下,最大楼层位移为74.32腿,最大楼层位移角为1/1116。在Y向地震作用下,最大

6、楼层位移为125.35画,最大楼层位移角为1/813。连接体布设在结构中部的双塔连体结构在X向地震作用下,最大楼层位移为70.09mm,最大楼层位移角为1/1111。在Y向地震作用下,最大楼层位移为104.29mm,最大楼层位移角为1/828。连接体布设在结构下部的双塔连体结构在X向地震作用下最大楼层位移为70.20mm,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202。在Y向地震作用下,最大楼层位移为100.39mm,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888。3.结论:(1)连接体布设在结构上部与中部的双塔连体结构扭转效应远大于双塔结构和单塔结构.由于连体的存在,使得两个相对独立的塔楼形成一个整体,每个塔楼在地震作用下

7、的平动效应都为这个整体的扭转效应做贡献,扭转振型提前,扭转周期增大。连接体布设在结构下部时,结构扭转效应增加不大,其振型、周期反应类似于双塔结构。(2)连接体的存在使得其布设位置楼层质量明显增大,响应的地震作用力也增大,与相邻楼层相比变化显著,在地震作用下,最大楼层位移曲线与最大层间位移角曲线有突变。连接体布设在结构上部时,楼层最大位移与最大层间位移角数值都迗到最大,其次是连体布设在结构中部,最次是下部。究其原因,连体布置位置越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