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纳税缺失原因

诚信纳税缺失原因

ID:22880639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1

诚信纳税缺失原因_第1页
诚信纳税缺失原因_第2页
诚信纳税缺失原因_第3页
诚信纳税缺失原因_第4页
诚信纳税缺失原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诚信纳税缺失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诚信纳税缺失原因内容提要:本文从伦理、经济、法律三个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诚信纳税缺失的原因。文章认为,纳税人首先是一个“社会的人”,社会的文化背景以及传统习惯会影响其对善恶的判断,进而形成指导其行为的道德意识;同时纳税人又是一个“理性的人”,社会的经济、法律制度以及税收征管手段的强弱都会对其经济行为产生制约或推进作用。因此,构建诚信纳税体系须从多方面入手,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关键词:诚信纳税偷逃税税收流失  一、诚信纳税缺失原因的伦理视角:纳税遵从意识差是诚信纳税缺失的意识根源  从伦理学角度看,诚信纳税是道德行为表现,它的对立面是偷逃税。道德是通过道德主体的内心感悟而自觉实行的行为规

2、范及善恶价值趋向,而内心感悟又是道德主体自身修养以及外界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我国现阶段一些人之所以选择偷逃税而非诚信纳税,是有其内在和外在原因的。  (一)传统文化和计划经济制度的影响使公民对税收的认知程度较差,漠视税法的严肃性  1.传统文化的积淀使国人形成了难以改变的“厌税观”。中国百姓由于受几千年封建帝王的统治,饱尝了“皇粮”、“国税”的横征暴敛,使其“厌税”、“恨税”情绪根深蒂固,再加上有些税务干部因手中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而自傲,在征税过程中自以为是甚至态度蛮横粗暴,由此使人们更倾向于将现在的税收同过去的苛捐杂税联系起来,在这样的思想氛围中偷逃税不但不会受到谴责,反而会得

3、到同情和支持。  2.计划经济年代,国家税收的职能极度弱化,税收离国人较远,对于国有企业长期实行财政统收统支的做法,另一方面对于个人来说因当时收入水平低下,收入渠道单一,几乎没有应税所得,因此国民普遍缺乏纳税的意识。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次税制改革,特别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税收做为国家宏观经济重要调节手段的特点越发突出,加之多年的税收法制宣传,公民纳税意识有所增强,但自觉依法纳税意识仍然较差。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北京、上海、广州700余位居民的访问调查表明,51.6%的受访居民承认只缴纳部分个人所得税或完全未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部分人中,13.8%表示不知道税是怎么回事。①可以说,

4、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走过来的中国人并没有强烈的“偷税就如同偷钱的犯罪感”。  (二)纳税人与政府关系不尽协调导致前者的“厌税”情绪滋长  1.权利与义务的严重失衡加重了公民对依法纳税的抵触情绪。长期以来,我们对税收的阐述只过分强调其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而对纳税人应享有的权利则很少明确。这一方面易使征税机关在“强制性”的背后产生行为扭曲,另一方面纳税人权利的缺失使“光荣纳税”这一义务的履行在大多数情况下成为非自愿的行为。在前述调查中,有26.9%的受访者认为即便老老实实缴税也未必能享受到相应权利。  2.一些政府部门(用税人)行为的腐败以及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提供的缺位是纳税人偷逃税的“催化

5、剂”。依据公共财政理论,纳税人纳税是要购买其所需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征税的目的是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公民有缴税的义务,同时也有监督政府如何使用这些钱的权利;国家有收税的权力,但也有为纳税人服务并接受监督的义务。但现实中有些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拿着纳税人的钱,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干着背道而驰的事,忘记“公仆”身份,一方面损害了政府形象,另一方面严重降低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使用效率,影响了为纳税人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及质量。  3.一些政府部门对税收的非正常干预以及税务部门的非公正执法,引致纳税人不守法。一些政府部门领导或存有本位主义思想,或为了谋取个人私利而无视国家税收法律,滥用职

6、权指使税务部门乱减免、该征不征或征“过头税”,导致“人情税”、“关系税”、“派税”、“包税”等现象大量存在。这一方面使税法的权威性、严肃性在纳税人心目中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这种执法中的不公正就好比天平失去了平衡,会引起诚信纳税人的愤慨,他们会认为自觉依法纳税反成了竞争的弱者,自然就会产生对纳税的抗拒心理,这样本来守法的人也会变得不守法。  (三)信用缺失,舆论宣传不力,助长了纳税人对偷逃税的道德选择  在中国民间曾一度留传这样的顺口溜:“要想经商,全靠工商;要想致富,全靠税务”,“要想肥,靠偷税”,由此看来社会崇尚“依法纳税”的道德风向标还未很好树立起来。一是因为我们的舆论宣传在“惩恶扬

7、善”方面有所欠缺,近两年虽然对一些大的涉税案件给予了舆论报道和抨击,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但对依法诚信纳税、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纳税人则弘扬较少,更很少赋予其荣誉,不能增进其“依法诚信纳税”的光荣感,使一些人更热衷于一些有声誉的事情而不愿去依法纳税。二是社会的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偷逃税者的行为对其以后的经营生涯并不产生任何影响,因此他们存有能偷则偷、能逃则逃的思想。  二、诚信纳税缺失原因的经济学视角: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偷逃税的动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