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主题征文

关于读书的主题征文

ID:22882644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1

关于读书的主题征文_第1页
关于读书的主题征文_第2页
关于读书的主题征文_第3页
关于读书的主题征文_第4页
关于读书的主题征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读书的主题征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读书的主题征文关于读书的主题征文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关于读书,古今中外不少名人方家有过很多极为精彩的论述。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的才智一旦遇到窒碍,读书则可使人顺畅。很多人都记住了培根所说前面几句话,我觉得,“读书可使人顺畅”这句,更加耐人寻味……人“顺畅”了,也就通达了,于是就能“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也就能够内心和谐,静

2、看庭前花开花落,实质上,也就逐渐走向“读书明理”的境界。  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说:“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这种说法,算是肺腑之言,而且是真正读书人的切身体会。朱先生教我们不仅要勇于读书,而且要善于读书。如果一味追求数量,不加选择,良莠莫辨,就会耗费有限的生命,得不偿失。  那么,书该怎么读?古人也给了我们一些可资借鉴的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只读书不思考是读死书的书呆子,只空想不读书是陷

3、入玄虚的空想家,所以既要读书又要思考;“朝闻道,夕死可以”说的是要有一种探索真理的态度和精神;南宋陈善《扪虱新话》上集卷四:“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唯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学是入书,思是出书,出入有道,学业有成。如果只为读书而读书,不求甚解,不如不读。读其文,要明其理,这不仅是求知的精神,亦是做人的学问。  说到读书与学习,有一个人值得一提,他就是毛泽东主席。毛主席不仅是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典范,是一个学

4、以致用、理论结合实际的典范,更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毛主席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一生嗜书如命,手不释卷,是以书为伴的伟人。书以伴行,书以伴眠,甚至书以伴厕,直到临终前夕仍在索书。有一幅照片,让我记忆深刻,那就是他老人家的床榻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占了一张床近三分之一。他一生读了难以数计的书,即使躺在病床上,还让护士读报给他听。毛主席这种“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好好学习。  每一个人,从小到大,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点书的。不同时期读书,虽然

5、目的不同,但总会有收获。清代人张潮在《幽梦影》中有一个绝妙的比喻:“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因阅历之浅深所得之浅深耳。”同样是一轮月亮,由于少、中、老三个人生阶段的年龄和阅历不同,“隙、庭、台”观月的地点有别,“窥、望、玩”月的方式各异,所看到的情景和收获就大相径庭。前者仅可观其一二,中者只能略知大概,惟独后者高处台上,眼界开阔,便能深得其精髓。  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成就人生,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我两本书《幼学杂字》及《朱柏庐治家格言》,让我跟他诵读。如今“幼学杂字

6、,四个一句,传下后人,教训子儿,人生世上,孝义要学……”以及“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门锁户,必亲自检点……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读过的这些语句,至今约30年过去了,在脑海中依然记忆犹新。虽然,这些语句简单朴实,甚至不登大雅之堂,有的句子还带有封建色彩,但是,它对指导做人做事、读书学习还是有很好的帮助,而且,这些幼学启蒙读物引发了我读书的兴趣,也为我今后的读书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是通过读书,我才懂得了一些做人处世的道理,才让自己的命运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有一种说法是,世界上

7、有99%的力量把你拉向平庸,只有1%的力量使你脱离平庸,而这1%的力量就与读书有关。平庸容易使人滑向邪恶。既不甘于平庸,更不想走向邪恶,那么,就应该努力读书,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北宋黄山谷说:“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他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能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人,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有一半要归功于读书

8、。  “读书明理,构建和谐”是本次读书活动的一个主题,同时,也应该成为现代读书人的一个方向。说到这一主题,要讲讲流传于雷州半岛的一个故事。《雷州史话》记载,清朝时期一贤臣陈昌齐(1743-1820),号观楼,雷州市调风镇南田村人,清乾隆进士,历任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