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带支撑材料》word版

《附带支撑材料》word版

ID:22884873

大小:423.01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1-01

《附带支撑材料》word版_第1页
《附带支撑材料》word版_第2页
《附带支撑材料》word版_第3页
《附带支撑材料》word版_第4页
《附带支撑材料》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附带支撑材料》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4年管理学院推免硕士面试参考资料企业管理论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影响及解决方法李阳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省徐州市,221116摘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可以对其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但此做法对后期计提折旧产生了影响;此外,《企业所得税法》并未将资产减值损失从纳税所得额中扣除,造成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纳税基础的差异。本文对这些影响作出了阐述,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关键词: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所得税费用根据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当企业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其可收回金额时,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减值准备的计提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

2、会导致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不足,从而引起更多问题;其次,税法不承认企业计提的减值准备,导致企业上缴所得税时计税基础与会计账务处理结果不一致,给实际工作带来一些麻烦。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才能使会计人员正确处理固定资产及所得税费用的核算业务,税务人员也才能够对企业所得税进行有效监管。一、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后期计提折旧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减值进行的确认,它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及时、合理得调整至其实际价值,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谨慎性原则。但计提减值损失后,折旧基数发生变化,使后期计提的折旧额和折旧率不同,最终导致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计提不足,当该固定资产报废时,不能实现固定资产的重置,从而使企业的简单再生产能力受到影响。试举例如下:例:某企业购入一台设备作为其固定资产,价值100万元,预计可使用10年,现已使用4年,对该设备进行减值测试,确认其发生减值30万元。①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年折旧率=10%,年折旧额=100万×10%=10万。则该设备前四年累积折旧的账务处理为:借:管理费用

4、40万贷:累计折旧40万202014年管理学院推免硕士面试参考资料企业管理②确认减值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30万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0万③此时,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00万-40万-30万=30万,新的年折旧额=30万×16=5万,计提后六年的折旧:借:管理费用30万贷:累计折旧30万根据上述例题可得出,累计折旧的总额为70万<100万,而在会计核算中,要在固定资产预计可使用年限中将其原值金额全部计提折旧,以致当固定资产报废时,可以实现其重置。因此,当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该资产的累积折旧会计提不足,从而影响企业重置资产以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能力。二、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应交所得税的影响根

5、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当企业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应予以确认,却最终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及减值准备后的净额;而税法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从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对于税法的此项规定,笔者认为原因如下:企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只是企业进行减值测试后的估计值,属于企业出于谨慎性原则考虑自行计提的金额,而没有严格、准确的依据。法律是刚性规范,不应将估计因素纳入其中,若税法承认减值准备,会导致一些企业进行虚假的减值测试,故意减少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从而使国家应收税额流失。由此,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造成了会计处理账面价值与纳税基础的差异,给企业及税务人员的工作带来麻烦。三、针对上述

6、影响的解决方法针对上述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造成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给出了相应的协调方案。准则规定,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纳税所得额的差值作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调整增减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在以后持有期间,将会计折旧与计税折旧的差额作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额,调整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固定资产报废或处置时,将尚未转回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全部转回,调整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理发起草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释义及适用指南

7、[M].中国财经出版社,2011.[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立信202014年管理学院推免硕士面试参考资料企业管理会计出版社,2006.[3]张玉静.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解析[J].财会通讯,2011,9:64-65[4]刘磊.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之三)固定资产会计与税务处理的差异[J].国际商务财会,2007,10:88-91[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