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集合》教案及反思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及反思

ID:22886635

大小:4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1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及反思_第1页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及反思_第2页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及反思_第3页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及反思_第4页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及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及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富民县款庄中心小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考核主讲研究课材料《数学广角——集合》教案(课后反思)款庄中心小学石丽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104-10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借助直观的维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2、让学生经历探究维恩图的产生过程,使学生感知维恩图的各部分意义,初步培养学生建模意识和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初步渗透集合思想。3、使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集合图的各

2、部分意义,并能用集合图分析生活中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教学难点:借助直观图解决集合问题,体会集合思想。教学方法:调查法合作讨论法观察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题卡、姓名卡。教学过程:一、结合班级,初悟重复。通过调查本班孩子最喜欢吃肉和蔬菜情况感悟生活中的“重复”现象。二、善用例题,情景引入。师:咱们班都是些身体强壮的孩子,展示咱们运动能力的时候到了,看学校大队部的通知。出示例题(课件)。(1)、提出问题(2)、讨论问题(3)、探究方法三、合作探究,体验过程1、观察释疑。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学生名单,你

3、发现了什么?(1)学生发现:三名同学重复了。(2)提问:重复的怎么表示?2、巧设集合圈(点名参加活动),生成维恩图。3、理解维恩图。(1)介绍维恩图。师:你们真是一群爱学习,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瞧,一位未来的数学家不就在我们身边诞生了吗?你们知道吗?我们的这个设计图就和世界上最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韦恩的想法完全一样(出示课件,介绍韦恩图),让我们来认识认识韦恩吧。这个图用两个交叉的圆来描述有重叠的两部分,是英国的哲学家韦恩第一个发明使用的。因此被命名为“维恩图”。你们能和历史名人不谋而合,实在是太了

4、不起了!让我们为你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发明鼓鼓掌吧。(2)、请学生解释图中各部分的含义,介绍集合图。左边部分:只参加跳绳的同学共6人。右边部分:只参加踢毽的同学共5人。中间交叉部分: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的同学,共3人。这个“只”字用得很好,去掉这个“只”字可以吗?这个“既”“又”也用的不错。看来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还可以吧!4、用集合圈计算总人数。(1)认真观察这幅图,要想求参加跳绳和踢毽的同学的总人数,还可以怎么列式?(2)列式:8+9—3=145+3+6=14…….师生反馈交流时,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集

5、合图来理解各种计算方法的意义。四、巩固应用,建构模型1、完成“做一做”的两题练习。2、解决课本106页第1题.五、知识延伸1、根据学校要求,每班要选拔9人参加跳绳,8人参加踢毽子比赛,你觉得我们班可能会选拔多少人?提示:教师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2、解决生活中进货、卖蔬菜、参加竞赛等问题。3、生活中的座位问题、排队问题:小明坐在第五组,从前往后数,小明坐第3位,从后往前数,小明坐第6位,第五组一共有多少人?4、脑筋转一转:一共有三个人,却有两个爸爸,两个儿子,这是为什么?六、全课总结,谈收获。师:“

6、解决重叠问题,可以从条件入手进行分析,画出示意图,借助示意图进行思考,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叠包含时,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他们的和中减去重叠部分;也可以先用其中一部分减去重叠部分,再加上另一部分。”板书设计:数学广角——集合参加跳绳的参加踢毽的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的8+9—3=14(人)5+3+6=14(人)9—3+8=14(人)8—3+9=14(人)《数学广角——集合》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接受、容易理解的题

7、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本节课设计时教师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错做、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体会集合思想。利用生活事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学习生活”现实情境的创设。1、创设情境,初步感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前先以学生喜欢的“吃蔬菜和肉”的相关问题进行交流,激发了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中体验重叠,初步感悟事物的双重性,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8、。2、解释应用,解决矛盾。在构成认知冲突时,教师首先出示参加跳绳和踢毽子的统计表,收集学生名单。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有3名同学既参加了跳绳有参加了踢毽活动,从中得到准确的数学信息。然后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通过直观感悟,为后面的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做好准备。3、展示成果,激发冲突。在现实的情境中,学生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结合真实学习生活事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中去……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体验去理解知识,从而得出多种不同的算式,通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