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复习练习题及检测题

过秦论复习练习题及检测题

ID:22886835

大小:60.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1

过秦论复习练习题及检测题_第1页
过秦论复习练习题及检测题_第2页
过秦论复习练习题及检测题_第3页
过秦论复习练习题及检测题_第4页
过秦论复习练习题及检测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过秦论复习练习题及检测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 《过秦论》复习练习题1.《过秦论》是西汉文学家____________写的一篇史论文,所谓“过秦”,即____________。作者以秦王朝不义而亡的史实,借古讽今,以讽汉文帝施行仁政,防止重蹈秦始皇因施行暴政而迅速灭亡的覆辙。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崤函(yáo)     囊括(kuò)    拱手(ɡǒnɡ)     要害(yào)B.合从(zònɡ)逡巡(qūn)遗镞(zú)鞭笞(chī)C.藩篱(fān)锋镝(zhé)劲弩(nǔ)瓮牖(yǒu)D.墨翟(dí)行伍(hánɡ)万乘(chénɡ)作难(nàn)3.请解释下列

2、句子中加点的词。(1)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2)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3)东割膏腴之地(      )(4)蒙故业,因遗策(      )(5)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6)逡巡而不敢进(      )(7)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8)将数百之众(       )(9)蹑足行伍之间(       )(10)揭竿为旗(       )4.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1)才能不及中人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

3、_____________5.史论文是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你读过本文后,能大致说说本文作为一篇史论文,其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作者是如何来进行论证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为了论证这一中心论点,文章的前半部分极力渲染,铺写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赫赫之威。从双方攻守之势的对照中,突出所向披靡的力量,也隐含其的败因。文章的后半部分通过多组,揭示了秦从极盛而一统天下到迅速的历史事实,突出了“”这一中心,说明的向背决定了历史前进的方向。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B.而倔起阡陌之中C.蹑足行伍之间D.百

4、有余年矣7.请选出句中没有词的活用现象的一项(  )A.会盟而谋弱秦B.追亡逐北C.天下云集响应D.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8.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B.委命下吏C.铸以为金人十二D.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9.对比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一种论证方法,请简述对比手法在本文中所起的作用。为了使文章主旨鲜明显豁,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作者无论在叙述还是在议论时,都采用了带有夸张意味的对比手法,使矛盾更为突出,观点更见鲜明。总起来说,文中有三个方面的对比:一是与对比,二是与对比,三是与的对比。其实力的大小可

5、以用“<<<”来表示,可结果就是最弱小的打败了最强大的秦朝。文章通过层层深入的对比,使得结论也越来越清晰,作者一个“何也”,终于把焦点逼示出来——“”,这就是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结论之所在。如此结论如金石掷地,铿然有声;又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更如磐石置地,不可移易。10.(1)战国四公子:齐国__________(姓__________名__________)、赵国__________6(姓   名__________)、楚国__________(姓__________名__________)、魏国__________(姓__________名__________)

6、。(2)先秦著作中经常提到的“关东”指__________ 以东,“山东”指    以东,“河南”指__________以南。“百越”指古代__________族居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统称百越,也叫__________。(3)“黔首”是__________朝对百姓的称呼,“氓”“隶”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泛指下层人民。“七庙”是__________的宗庙。11.文章从五个方面介绍陈涉,请用五个词语依次概括。(不能用原文词语。)、、、、、12.请用课文原话回答下列问

7、题。(1)作者用哪句话揭露秦始皇政策的实质?哪几句写他的对外政策?哪几句写他的对内政策?实行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什么?;;;;(2)在写陈涉起义一段中,作者用哪些话分述陈涉社会地位低、才能不足、发难时兵员不多和武器简陋?哪句话概括了起义的结果?;;;;(3)结尾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将陈涉和九国之师作了对比?“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是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的?;。(4)从后三段中找出三组骈句。;。(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13题。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