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

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

ID:22892662

大小:349.0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01

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_第1页
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_第2页
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_第3页
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_第4页
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_第5页
资源描述:

《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三章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第一节概述一、煤层顶底板岩层的构成煤层处于各种岩层的包围之中。处于煤层之上的岩层称为煤层的顶扳;处于煤层之下的岩层称为煤层的底板。根据顶、底板岩层离煤层的距离及对开采工作的影响程度不同,煤层的顶、底板岩层可分为:(l)伪顶。紧贴在煤层之上,极易垮落的薄岩层称为伪顶。通常由炭质页岩等软弱岩层组成,厚度一般小于0.5m,随采随冒。(2)直接顶。位于伪顶或煤层之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移架或回柱后能自行垮落的岩层称为直接顶。通常由泥质页岩、页岩、砂质页岩等不稳定岩层组成,具有

2、随回柱放顶而垮落的特征。直接顶的厚度一般相当于冒落带内的岩层的厚度。(3)老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坚硬而难垮落的岩层称为老顶。常由砂岩、石灰岩、砂砾岩等坚硬岩石组成。(4)直接底。直接位于煤层下面的岩层。如为较坚硬的岩石时,可作为采煤工作面支柱的良好支座;如为泥质页岩等松软岩层时,则常造成底臌和支柱插入底板等现象。二、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及其破坏在采用长壁采煤法时,随着采工作面的不断向前推进,暴露出来的上覆岩层在矿山压力的作用下,将产生变形、移动和破坏。根据破坏状态不同,上覆岩层可划分为三个带(

3、图3-l)。冒落带。指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时,采煤工作面放顶后引起的煤层直接顶的破坏范围(图3-l,Ⅰ)。该部分岩层在采空区内已经垮落,而且越靠近煤层的岩石就越紊乱、破碎。在采煤工作面内这部分岩层由支架暂时支撑。裂隙带。指位于冒落带之上、弯曲带之下的岩层。这部分岩层的特点是岩层产生垂直于层面的裂缝或断开,但仍能整齐排列(图3-l,Ⅱ)。弯曲下沉带。一般是指位于裂隙带之上的岩层,向上可发展到地表。此带内的岩层将保持其整体性和层状结构(图3-l,Ⅲ)。49生产实践和研究表明,采煤工作面支架上受到的力远

4、远小于其上覆岩层的重量。只有接近煤层的一部分岩层的运动才会对工作面附近的支承压力和工作面支架产生明显的影响。所谓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控制,也就是对这部分岩层的控制。这部分岩层大约相当于上述三带中的冒落带和裂隙带的总厚度,一般为采高的6~8倍。图3-1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分带示意图采煤工作面上覆悬露岩层运动破坏的形式决定着矿山压力的显现规律及对控制的要求。上覆岩层自悬露发展到破坏,基本上有两种运动形式,即弯拉破坏和剪断破坏。岩层弯拉破坏的发展过程如图3-2所示。随工作面的推进,上覆岩层悬露(图3-2a

5、),在重力作用下弯曲(图3-2b),岩层弯曲沉降到一定程度后,伸入煤体的端部裂开(图3-2c),中部开裂(图3-2d),岩层冒落(图3-2e)。49图3-2上覆岩层弯曲破坏发展过程49悬露的岩层中部拉开后,是否发展至冒落,由其下部允许运动的空间高度所决定。只有其下部允许运动的空间高度大于沉降岩层的可沉降值时,岩层运动才会由弯曲沉降发展至冒落。否则,岩层将弯曲下沉并与煤层底板(或底部已冒落岩层)接触。在岩层可以由弯曲发展至破坏的条件下,由于其运动是逐步发展的,所以工作面矿压显现一般比较缓和。此时,支架

6、应能支撑将要冒落岩层在控顶区上方的全部岩重,并能控制冒落岩层之上部分弯曲岩层的下沉量。岩层剪断破坏的发展过程如图3-3。岩层悬露后只产生较小弯曲下沉,悬露岩层端部即开裂(图3-3a),在岩层中部未开裂(或开裂很少)的情况下,岩层大面积的整体塌垮(图3-3b)。产生悬露岩层剪断破坏的条件是:当工作面煤壁推进至岩梁端部开裂位置附近时,断裂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一定限度,虽然其中部尚未开裂,但只要下部有少量运动空间,岩层即可能被剪断而整体塌垮。这类破坏形式运动范围大、速度快,采煤工作面将受到明显的动压冲击。此时

7、,如果支架工作阻力不足,极易发生顶板沿煤壁切下的重大冒顶事故。即使工作面顶板不垮落,也会发生台阶下沉,使支柱回撤工作非常困难。要控制这类顶板破坏,工作面支架必须有较高的初撑力,其工作阻力应能防止顶板沿煤壁线切断,而把切顶线推至控顶距之外。支柱的可缩量可按在煤壁处出现台阶下沉而支柱又不被压死考虑。49图3-3岩层的剪切破坏形式图3-4断层对岩层破坏形式的影响岩层的两种破坏形式随地质及开采条件的变化而相互转化。(l)当工作面推至岩层端部开裂位置附近,提高推进速度可能会使原来呈弯拉破坏的岩层转变为剪切破坏

8、的运动形式。这就是在日常来压比较均匀的工作面,高产后往往出现切顶事故的原因。49(2)强制放顶改变坚硬岩层的厚度,可以排除整体塌垮的威胁,从而使剪切破坏形式转化为弯拉破坏形式。(3)分层开采的厚煤层,如果分层间采用上行式开采程序,通过下部几个分层的开采,使坚硬(可能发生剪切破坏)的顶板岩层受到重复的采动影响,产生裂缝,大大减小突然剪断的可能性,从而可转化为弯拉破坏的运动形式。(4)在工作面推进方向上遇到与煤壁平行的断层,使原来弯拉破坏的岩层可能向整体切断的运动形式转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