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的的钢筋下料及算量

整理的的钢筋下料及算量

ID:22895762

大小:57.5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01

整理的的钢筋下料及算量_第1页
整理的的钢筋下料及算量_第2页
整理的的钢筋下料及算量_第3页
整理的的钢筋下料及算量_第4页
整理的的钢筋下料及算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整理的的钢筋下料及算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整理的的钢筋下料及算量,发上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不完善的和有错误的请大家补充平法制图的钢筋工程下料及算量:一、梁(不完整,待以后补充完整):1.      焊接按绑扎计算长度,预算时不另行计算焊接费用,机械连接费用由双方协议确定。2.      φ>12时,8米一个搭接,φ≤12时,12米一个搭接。3.      梁端加密区(Ⅱ级)长度=1.5hb。  hb——梁高4.      绑扎搭接区内箍筋应加密,机械连接没有箍筋加密要求。5.      定额计算时只分φ10以内和φ10以外两类计费。  6

2、.根据最新的03G101图集规定,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和第二皮均按1/3较大跨长度值取用(原图集中规定为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按1/3较大跨长度值,第二皮均按1/4较大跨长度值取用).二、板:  板筋主要有:1)      受力筋(单向、双向、单层、双层);2)      支座负筋;3)      分布筋;4)      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5)      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1.      受力筋:底筋长度L=净长+左支座max{b/2、5d}+

3、右支座max{b/2、5d}+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钢筋);面筋长度L=净长+2la(两端均为端支座)      b——支座宽,d——钢筋直径。根数=(净长-扣减值)/布筋间距+1  2.支座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设计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有3种计算方法:1)和负筋搭接计算(采用150搭接长度或250最小锚固长度和300最小搭接长度,任取一种);2)按轴线长度计算;3)按负筋布置范

4、围长度计算。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但首选第一种方法。3.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及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附加钢筋长度=设计标示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注:角部放射筋长度有时长度是从角部向两边逐步递减的)    支撑钢筋是为了保证双层筋的上层钢筋位置的措施钢筋(码凳),一般情况下是每间距1米布置一根,规格为比板筋大一个规格,长度为该跨净跨长度,支撑腿长度为板厚减保护层的两倍腿间距为1米。三、基础梁钢筋:  一)主

5、筋长度计算方法同框架梁,只是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颠倒了。      a=1.2la+hb+0.5hc      hb——基础主梁截面高度;      hc——延基础梁跨度方向的截面宽度;      第一排,第二排均lo/3,多于两排钢筋时设计要注明尺寸,l1、l2取较大值。  二)箍筋:      四肢箍(大箍套小箍):1)      大箍下料长度计算方法:(2H+2B)-8bhc+4d+4×弯折调整值+2×11.9d(下料)(2H+2B)-8bhc+8d+2×11.9d(预算)2)      小

6、箍的钢筋长度计算方法:  其一:    L(钢筋长度)=[(B-2bhc-D)/3+D]×2+(H-2bhc)×2+2×11.9d+4d+4×弯折调整值(下料)L(钢筋长度)=[(B-2bhc-D)/3+D]×2+(H-2bhc)×2+2×11.9d+8d(预算)其二:L(钢筋长度)=[(B-2bhc-D)/4×2+D]×2+(H-2bhc)×2+2×11.9d+4d+4×弯折调整值(下料)L(钢筋长度)=[(B-2bhc-D)/4×2+D]×2+(H-2bhc)×2+2×11.9d+8d(预算

7、)其三:L(钢筋长度)=[(B-2bhc-D)/5+D]×2+(H-2bhc)×2+2×11.9d+4d+4×弯折调整值(下料)L(钢筋长度)=[(B-2bhc-D)/5+D]×2+(H-2bhc)×2+2×11.9d+8d(预算)说明:1.D——纵筋直径;d——箍筋直径;bhc——保护层;      B——梁宽;  H——梁高。2.箍筋弯钩(135度):抗震取11.9d,非抗震取6.9d(一级钢筋)弯钩长度计算公式(弯弧半径r取1.25d):                    (1.25+

8、0.5)d×135×(π/180)-(1.25+1)d+平直段长度(抗震取10d或75mm的较大值,非抗震取5d)                    ≈1.9d+平直段长度(即11.9d或6.9d)          3.弯折调整值(90度)的计算公式(弯弧半径r取1.25d):                    (1.25+0.5)d×90×(π/180)-(1.25+0.5)d×2≈-0.75d          4.板构件135度弯钩取6.9d(全部按非抗震),底板梁箍筋弯钩取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