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研究述评

信任研究述评

ID:22907858

大小:63.6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1

信任研究述评_第1页
信任研究述评_第2页
信任研究述评_第3页
信任研究述评_第4页
信任研究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任研究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信任研究述评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信任问题成为了学术界研宄的热点与重点。由于研宄角度不同、研宄方法各异,以致信任的定义五花八门,给当前的信任研究造成极大的混乱。基于此,本文从研究对象、研究假设与研究方法三个维度试图对当前信任研究作一个大致的梳理和评价性总结。关键词:信任研究研究对象研宄假设研究方法1.引言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信任在社会科学中一直以沉默的面目出现,并没有成为中心课题(Misztab1996)。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经济活动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信任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

2、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长期被忽视的信任问题重新成为了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文化和人类学在内的相关学科研宄的热点与重点。学者们纷纷从各自的学科领域出发尝试对信任的概念及其基本构成作出合理的解释。然而信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牵涉到很多层面和维度。由于研究角度不同、研究方法各异,以致信任的定义五花八门,这非但没有从概念上对信任作出合理的说明及澄清,反而给当前的信任研究造成极大的混乱。基于此,本文试图对当前信任研究作一个大致的梳理。在着手梳理之前,我们首先必须确立分

3、析的框架,即决定从哪一角度以及哪些方面着手进行分析,也就是分析的视角与维度。现代哲学研究成果认为,科学是一个个人知识社会化过程的结果。科学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依赖于科学博弈过程中所处的“制度环境”与“组织形式”。就科学研宄领域而言,制度就是“学术规范”,组织就是“科学共同体”。按照托马斯•库恩(XX)的理解,一个科学共同体由共有一个范式的人组成,一个范式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库恩将其称为“学科基质”(disciplinarymatrix)。“学科”是指一个专门学科的工作者所共有的财产;“基质”是指这些共有财产

4、由各种各样的有序元素组成,基于国内学者刘宝宏(XX)的解释,它应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是“符号概括”,即科学共同体成员能无异议也不加怀疑地使用的公式。就信任研宄而言,是指公理性的研究假设;二是“形而上学范式”或“范式的形而上学部分”,是指一类共同体成员共同承诺的信念,或者说相信的特定模型。对应于信任研究,主要是指对信任研究对象、本质的认识问题;三是“价值”,是所有科学共同体成员共同分享的价值观,实际上主要是科学共同体的研究取向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理论的应用价值,即预言是否应当精确,定量预言是否比定性更受欢迎等;二是理论自身

5、的评价标准,如简单性、自洽性、似然性以及与其它理论的相容性。四是“范例”,是指科学教育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解答以及期刊文献中常见技术性问题的解答,其目的在于通过实验示范、启发如何做研究。对于一群学者因何结合起来而成为科学共同体,新制度经济学的领军人物罗纳德•哈里•科斯(XX)认为是共同使用的分析工具、所依据的共同的理论方法或研宄方法以及共同的研宄对象。其中,研究对象是决定性因素,研宄方法则由研究对象决定,研究工具.则是一个相对不重要的因素。我们将库恩的“学科基质”与科斯的观点相结合,确立对当前信任研宄进行梳理和评价性总结的三个维度

6、,即研究对象、研究假设与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核心概念的模糊不清与类型划分的混乱研宄对象的界定实际上是任何一项科学研究开展之前必须首先确定的问题,它直接决定了该项研究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宽度和广度。信任研宄在研究对象上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核心概念、内涵界定的模糊不清。毫无疑问,信任是信任研究的对象,但是,对于什么是“信任”,学术界给出的定义五花八门,至今仍然没有统一。信任类型划分的混乱是信任研究在研究对象上存在的另一个问题。由于目前信任研宄在核心概念、内涵界定上的模糊不清,每位研究者都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出发、根据各自的划分依据对信任

7、的类型进行划分,这就导致了学术界在信任类型划分上出现了混乱。较为典型的如MaxWeber(1951):特殊信任(l)articularistictrust)和普遍信任(universalistictrust),Luhmann(1979):人际信任(inter-personaltrust)和制度信任(in-stitutionbasedtrust);Wiliamson(1985):计算的信任(Calculativetrust)、制度的信任(Institutionaltrust)和个人的信任(Personalorpuretrust);

8、2uker(1986):经验信任、特征信任和制度信任;Sako(1992):契约性信任(contractualtrust)、能力信任(competenceLrust)和善意型信任(goodwilltrust);McAllister(1995):认知型信任(co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