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英语教学中的认知转喻识解

探索生英语教学中的认知转喻识解

ID:22913420

大小:5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1

探索生英语教学中的认知转喻识解_第1页
探索生英语教学中的认知转喻识解_第2页
探索生英语教学中的认知转喻识解_第3页
探索生英语教学中的认知转喻识解_第4页
探索生英语教学中的认知转喻识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索生英语教学中的认知转喻识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索生英语教学中的认知转喻识解生英语教学中的认知转喻识解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生英语教学中的认知转喻识解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英语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论。之后随机请同学们对含有转喻的句子做123摘要:认知语言学为很多生僻的语生英语教学中的认知转喻识解由写论文的好帮手.zbjy.提供,.言现象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解释,也为英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本文着重从应用的角度讨论了认知转喻理论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识解。文章指出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介绍认知转喻理论对于

2、提高研究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研究生英语教学;认知语言学;转喻;识解  []A  []1006-2831(2013)08-0040-4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3.010  1.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由于专业性质的不同,研究生入学英语分数线高低不均,导致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部分理工科学生及少数在职研究生英语理解能力较差。分析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目前状况及理由,值得反思的一点是,大

3、部分研究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还是很难较好理解地道的英语原文。理由之一是不能熟练处理文章中的特殊语言现象,如隐喻、转喻等。综合考察认知语言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笔者发现认知转喻理论相对被忽视,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更是如此。中国知X里至今没有一篇文章研究认知转喻理论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针对这一理由,本文着重从应用的角度讨论认知转喻理论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识解,旨在提高研究生英语教学质量以及研究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从而达到研究生英语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熟练的阅读能力……能够以英

4、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  2.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转喻  20世纪80年代Lakoff&Johnson发表的《我们赖以存活的隐喻》一书标志着隐喻、转喻认知研究的开始。20世纪70年代隐喻在欧美学术界几乎成为一门显学,在国际学术界更是形成了一种对隐喻的狂热。到了90年代,隐喻已经成为认知科学中的重要话题(束定芳,2000:1)。然而与隐喻研究的狂热相比,转喻研究无论从广度和深度来说都相去甚远。Lakoff&Turner(1989:103)在论述转喻时,仅简单指出关于隐喻的重要论述同样适用于

5、转喻。然而单就转喻研究本身而论,又多侧重理论研究,英语教学中的转喻研究并不多见。  2.1转喻的本质和工作机制  转喻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工具,是一个认知过程。K?vecses&Radden(1999:39)指出“转喻是一种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在同一领域矩阵(domainmatrix)或理想化认知模式(ICM)内一个概念实体(载体)从心理上激活另一个概念实体(目标)”。Taylor(1995:124)认为,转喻是作用延伸的最基本的过程,可能比隐喻更基本(张辉、杨波,2009:81)。文旭和叶狂(

6、2006:3-7)谈到:“人类经验和感知的显著性是转喻的认知理据。语言本质上就是转喻的,语言起源是人类的转喻思维,应当说我们赖以存活的是转喻而不是隐喻。”  转喻和隐喻都遵循映射规则,不同的是隐喻映射发生在两个域,即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而转喻则发生在同一个域中,属域内映射。Lakoff(1987:288)提出理想化认知模型(ICM),认为“转喻是理想化认知模型中的一种认知模式,转喻映射是在同一概念域中发生的”。后来Lakoff和Turner(1989:103)对隐喻和转喻进行了区分,指出“转喻是同

7、一概念域的映射,而非不同域之间的映射”。与隐喻产生于相似性特点不同的是,转喻一般被认为是建立于邻近性的基础上。Ullmann(1962:218)认为转喻发生在两个已建立相互联系的词之间,邻近性包括空间邻近、时间邻近和因果邻近(张辉、杨波,2009:81)。Lakoff&Johnson(1980:36)曾经指出:“转喻的基本功能是替代,即用一事物来替代另一事物,但转喻不仅仅是一种替代手段,同时也具有提供理解的功能。”如转喻THEHAMSANDER类型的转喻,基于日常生活经验,显然在这个转喻中人们用“

8、所点的食品”来替代正在等待服务的顾客。替代关系类型很多,如部分与整体、物体与功能、容器与其功能或所盛物之间的替代关系等。  2.2转喻的分类  转喻研究的历史虽已久远,但其分类标准不一。迄今为止,语言学界还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转喻分类形式。K?vecses(2002:144-145)将转喻类型分为:PARTFOR;PatientforAgent:包括INSTITUTIONFORPEOPLERESPONSIBLE;LocationforPatient:包括THEPLACEFORT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