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

ID:2291419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5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_第1页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_第2页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_第3页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_第4页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提高学生对音乐强弱变化的感受和变化能力。、2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并对他们产生兴趣,并能奏出XX-X等构成的短小节奏型。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强弱变化。教学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小鼓,米粒学具: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导言:这节,先请小朋友们一起欣赏一段视频,看看视频中出现了什么?(播放关于鼓的视频)。看后,师:同学们,刚刚你们看到了什么呢?出现

2、了什么乐器?师总结出现了大军鼓、小军鼓、大镲。三.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1导言:今天我们教室也了一位好朋友,大家看——小鼓,他还带了他的好伙伴——小米粒。请小朋友们看好,他们两个好朋友在做什么呢?师把米粒放在小鼓上,用鼓垂敲击,生答在跳舞。2师分别按xxxx

3、xxx-

4、

5、节奏,用不同的力度敲击,让学生观察鼓上的米粒有何变化?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出示。师总结:鼓声越响,小米粒跳得越高,鼓声越轻,小米粒跳得越低。在音乐中我们用力度记号强弱表示声音的大小。板书:强f弱p。4请个别同学也上台试敲,按xxxx

6、xxx-

7、

8、节奏,再和其他同学一起

9、按节奏拍手表示强弱。四.新歌学唱。导言: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歌名叫《小鼓响咚咚》,歌曲里也给大家介绍了一面鼓,让我们一起欣赏。1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好听吗?旋律轻快优美,速度为中速稍快。所以演唱时要带点弹性。2小朋友们,有谁知道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三拍子的强弱节奏怎么打的呢?让我们一起打着节奏再听一遍。听范唱《小鼓响咚咚》第二遍。3接着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歌曲的歌词。(1)生跟师按节奏分句跟读两遍。(2)生按节奏齐读歌词。4导言:这首歌曲一共几段?这首歌曲的歌词说了些什么呢?师总结,第一段是神气的小鼓,第二段是懂

10、事的小鼓,我们应该把第一段唱得响一点,第二段相对轻点。导言:接着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歌曲吧。(1)生跟琴用LU模唱歌曲。(2)师分句教唱第一段两遍,生齐唱第一段。师分句教唱第二段两遍,生齐唱第二段。6.全班轻声跟琴演唱歌曲,注意强弱。7.分男女生唱,男生演唱时女生拍手为男生打节奏,再交换。8师生接口唱。9请两位同学上台分别演唱歌曲第一第二段,注意强弱。五.艺术实践。1歌表演。导言:刚刚小朋友唱得真不错,接着我想请小朋友为这首歌曲想想动作。分段想动作,再跟音乐录音进行歌表演。2导言:小朋友们,我们刚刚唱了《小鼓响咚咚》。用歌声,动作表达了

11、歌曲,那同学们想想我们除了唱歌。跳舞,还能用什么形式表现歌曲呢?(1)师先跟录音示范打鼓,强调强弱。(2)请一位小朋友上台模仿老师用鼓为歌曲伴奏,其余同学跟老师钢琴演唱歌曲,注意第一第二段的强弱,请同学点评。(3)请小朋友分别拿好铃鼓、手串铃、三角铁、沙球为歌曲伴奏。师先分别示范各打击乐器的打法。再请一半同学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小鼓响咚咚》伴奏,另外一半同学演唱歌曲,然后交换。六.拓展:鼓的介绍: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关于小鼓的歌曲,那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鼓呢?老师知道有凤阳花鼓,朝鲜长鼓,瑶族长鼓等,接着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些千姿百态的鼓,出示,

12、让学生欣赏。1.象角鼓的形状象什么?象脚鼓是傣族的重要民间乐器,因鼓身似象脚而得名,广泛用于歌舞和傣戏伴奏。2.蜂鼓的形状象什么?蜂鼓,因鼓身其形似蜂而得名。是壮族、瑶族和毛南族混合击膜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3.板鼓,打击乐器。板鼓扁圆形,鼓面蒙皮,故又称单皮。又名单皮、班鼓。唐代清乐中使用的“节鼓”可能是其前身。在民间流传历史久远4.陕北腰鼓表演可有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舞姿,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被誉为”天下第一鼓”.老师还知道x疆人民喜欢用手鼓为歌曲伴舞,接着就让我们欣赏一段舞蹈《手鼓舞

13、》。六.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歌名叫《小鼓响咚咚》,我们还认识了很多的鼓,和小鼓做了好朋友,等我们长大后我们还可以参加鼓号队,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的演奏鼓,和小鼓做真正的好朋友了~~最后让我们唱起《小鼓响咚咚》,一起走出音乐教室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