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学审美精神的影响

浅论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学审美精神的影响

ID:22918507

大小:6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1

浅论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学审美精神的影响_第1页
浅论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学审美精神的影响_第2页
浅论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学审美精神的影响_第3页
浅论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学审美精神的影响_第4页
浅论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学审美精神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学审美精神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学审美精神的影响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学审美精神的影响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学审美精神的影响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道家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别业》),表现出了诗人在大自然中,任性自愉,无往而不适的悠然意趣。另一唐代著名诗人僧寒山的《杳杳寒山道》,则把诗人内心禅境禅意,完全化为了自然之美: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雨,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可以这样说,凡是具有禅趣的诗,几乎都和自然结下发不解之缘。  【摘要】中国文学的独特风貌早已闻名于世。中国文化的两大思想架构--儒家和道家,对

2、中国文学审美风貌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在中国,儒家思想注重社会礼法秩序,而道家更强调一种超礼法的“形而上”风范,因而道家在文学审美整体形式的把握上,则更为突出。这一观点,已为许多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所不断论述。不管怎样,道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之巨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关键词】道家思想;审美意识;审美规律;审美情趣  要想探讨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就应该先对道家涵义作一注解。  道家学派由老子开创,后有杨朱、尹文等发展老子思想,他们俱游于齐稷下学宫,称稷下黄老之学。然后,庄子集道家思想之大成。与儒家相对应,人们习惯把道家学说简称为“道家”。道家以“道”贯天地,以人为核心,

3、以自然秩序、社会秩序和心灵平衡合为一体为目标。  道家思想既重人生,也重自然。道家不是在以人与自然物、生物的区别中确定人在世界的地位和价值,而是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的人与物的统一和联系中来定位人的价值。道家追求人格理想,老子推崇圣人人格,庄子推崇真人、至人、神人。道家的人格具有超越性和神异性的特征,主要表现有二:一是人如何超越人生困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学审美精神的影响论文资料由.zbjy.提供,地址.境和世俗精神环境,以及对宁静心理环境的追求。包括生死大限的解脱,时困命囿的摆脱,哀乐情欲的化解等;二是人又如何获得精神逍遥的自由境界。这是庄子人格理想之所在。它包括形体的逍遥(“乘云

4、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逍遥游》),心的逍遥(“不知耳目之所宣,而游心乎德之和”《庄子·德充符》)。道家的人生价值和人格理想的宗旨是逍遥自然,以“游”为中介,即游身于世外,又游心于“道”。这是道家的人生价值,也就是其人格理想。  由此可以看出道家思想博大、幽远、玄远、无涯,是无限的。道家是一个存在于虚实之间的东西。  也由此可见,道家自产生之日起,就注定要与中国文学结缘,且自始至终相伴。道家渗透文学,文学体现道家,是一种多层次衍射的文化现象。虽然道家的初衷并不是文学,道家“无为胜有为”、“贵无尚虚”、“清静抱一”的思想,也根本不主张文学创作,但是后世的文学艺术家们却从

5、道家博大自由的精神中,悟出了文学应固有的审美精神——审美意识、审美(创作)规律和审美情趣。  一、道家对文学审美意识的影响  文学审美意识是人在文学艺术审美活动中的思想、情感、意志。道家思想以《老子》、《庄子》为根本经典,不但一直渗透文学,而且很多时候升腾起来,衍化折射出文学的审美意识,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超越性。道是形而上的,它具有超越性。道既贯穿于万物之中,又超越于万物之上。一方面,它超越于各种具体有形的事物之上,人们不能凭感官去把握道、认知道,也不能借语言来描述道、传达道。所谓“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北游》)另一方面,

6、道又依存内附于万物,甚至在蝼蚁、在屎溺。中国文学审美意识所追求的,就是实现对知性的超越,对文化惯性、逻辑的超越,对世俗的是非得失、功利的超越。执着名物,拘泥形迹,所把握到只能是有限的美。而超越具体的可见可闻可觉的形名之上,方能体悟到“大美”。  历史上,道家的这种“超越性”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催生出了许多思想流派。如道家渗入士大夫阶层的心中,在魏晋时期产生了玄学;道家和民间巫术结合产生了道教;道学与佛学的互吸互渗产生了禅宗。以上三者中,玄学以《周易》、《老子》、《庄子》为代表,后人称之为“三玄”。其特点是融合儒道,以道释儒。玄学不仅产生了“玄言诗”,更产生了对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大的“

7、山水诗”、“田园诗”。道教构创了一套中国式的神仙系统。道教神仙系统沟通了在中国社会存在的人、鬼、神等诸个层面。它的产生大大增强了中国文学的可读性。魏晋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体裁:如“游仙诗”、“步虚词”、“玄歌变文”、“仙歌道曲”、“志怪小说”等等;同时也出现了大批优秀的诗人和,如曹操三父子、嵇康、阮籍、何劭、郭璞、陆机、江淹、沈约等。部分道人也写了不少游仙诗,如葛洪、吴猛、杨羲等。在当时众多诗歌派学中,“游仙诗”影响颇大,以至于后代的曹植、郭璞、李白、李贺等均是其杰出代表。  禅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