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菜根谭》教育智慧的几点感悟

我对《菜根谭》教育智慧的几点感悟

ID:22920332

大小:53.23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1-01

我对《菜根谭》教育智慧的几点感悟_第1页
我对《菜根谭》教育智慧的几点感悟_第2页
我对《菜根谭》教育智慧的几点感悟_第3页
我对《菜根谭》教育智慧的几点感悟_第4页
我对《菜根谭》教育智慧的几点感悟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对《菜根谭》教育智慧的几点感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对《菜根谭》教育智慧的几点感悟摘要:教育者在每一个有人生存地方都可以发现教育的智慧。《菜根谭》是一部集中国人生智慧之大成的著作,更是充满教育的智慧。现摘录其中的一部分,从处理师生关系的角度,分类谈谈个人的理解,如,原文: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大意:做人基本原则,就是不要责难他人的轻微过错,不要揭发他人私生活中的秘密,更不可以对他人过去的坏处耿耿于怀。感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更是如此。关键词:《菜根谭》;教育智慧;师生关系;原文;大意;感悟我个人认为,教育者在每一个有人生存地方都可以

2、发现教育的智慧。《菜根谭》是一部集中国人生智慧之大成的著作,更是充满教育的智慧。笔者作为一名教师,现摘录其中的一部分,从处理师生关系的角度,分类谈谈个人的理解以就教于同仁。一、师生关系中的老师1.坦然面对现实[原文]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以形,吾补吾心以逸之;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大意]假如上天不给我许多福分,我就用加强我的德行来对待;假如上天用劳苦来困乏我,我就用安逸的心情来保养我疲惫的身体;假如上天用穷困来折磨我,我就开辟我的求生之路来打通困境。假如我能做到以上各点,

3、上天又能把我怎么样呢?悟]时下教师的境遇之尴尬,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虽然可以肯定地说是一个暂时性问题,但是要改变这一现状,恐怕是任何个人在短期内都无能为力的。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也是无法回避的。怎么办呢?《菜根谭》里的上述论述启发我们:不必发牢骚、不要逃避,也不要消极等待,而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调整自己的心态、“厚吾德”“补吾心”“亨吾道”来应对。除此之外,能有更好的办法吗?1.要有教育民主的观念[原文]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大意]不要因为大多数人都

4、疑惑就放弃自己的独特见解;也不要固执己见而忽视别人的合理建议;不能因为在背地里施些小恩小惠来笼络人心从而伤害到大局利益,更不能借公共舆论来满足自己的私人欲望。[感悟]如果我们把原文里的“群”“人理解为学生,把“大体”理解为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把“公论”理解为公共舆论,那我们就会发现,这里讲的其实的就是要求教育者要有民主意识、公正意识、大局意识。这在封建专制社会,确属难得。2.树立正确的成就观[原文]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大意]让别人当面赞美、称誉自己

5、,还不如让别人不要背后贬损、诽谤自己;让别人感受到和自己刚刚结交的那种欢欣、舒畅,还不如让别人觉得和自己长久相处也不厌恶。[感悟]成就感是行为主体对来自外部认同的一种心理体验,也是行为主体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内在动力。教师也是需要有成就感的,教师的成就感来源于学生、家长、社会、学校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同或表彰。学生的认同是教师成就感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来自学生的认同又是最不可靠的,因为学生是未成年人,既有理性的不足,又有情绪化的因素,所以我认为学生是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工作的,尤其是老师的教育工作。如果老师

6、过分地迎合学生的心理,就难免放弃一些宏大的、长远的教育目标,这样,随着学生逐渐成熟,就会反过来质疑乃至非议老师当年的作为。这样的老师,在赢得“面前之誉”之后,也会遭遇“背后之毁”,也可以说是师德的缺失。如果教育者无法把“有面前之誉”和“无背后之毁”统一起来的时候,我认为还是宁愿优先选择让学生“无背后之毁”。二、如何认识学生[原文]遇大事矜持者,小事必纵弛;处明庭检饰者,暗室必放逸。君子只是一个念头持到底,自然临小事如临大敌,坐密室若坐通衢。[大意]遇到大事才郑重其事的人,在小事上一定会对自己放松要求;在

7、大庭广众之中才知道检点修饰的人,在私底下一定要放纵自己。而人应该一个念头坚持到底,不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面对小事,也如临大敌、举轻若重;处于密室也像在大街上一样,不会有丝毫的马虎,也就是“慎独”“不欺暗室”之忌、。[感悟]老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否则,老师的教育工作常常浮光掠影,停留在表面,没有实质性效果。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展示在老师面前的,往往只是自己的一个方面,更多的是“矜持”“检饰”的一面。这里的原文告诉我们学生常常有两面性:除了有“矜持”“检饰”的一面而外,还有“纵弛”“放

8、逸”的一面,而这一面恰好是老师容易忽略的一面。[原文]少年的人,不患其不奋迅,常患奋迅而成卤莽,故当抑其躁心;老成的人,不患其不持重,常患以持重而成退缩,故当振其惰气。[大意]年轻人,不要担心他们精神不振奋、行动不迅速,要担心的倒是他们常常因为反应快而冒失莽撞,因此要适时抑制他们的浮躁心态。而老成的人,不担心他们不持重,应该担心的是他们过于求稳而遇事退缩,因此要经常使他们振作起来。[感悟]这里谈到了学生中的两大类型及其不同特点并强调了容易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